養老金計發月數,為什麼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的?

很多人在瞭解養老金計算公式的時候,有一個始終避不開的數字是

139。不僅僅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使用這個數字,而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也使用這個數字。

139,實際上是人們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為了和職工養老保險一致,因此也採用的是139這個數字。

養老金計發月數,為什麼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是由國家2005年國發38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制定。當時國家發佈了一張表,是從40歲一直到70歲,每一個年齡後面都對應著一個養老金計發月數。60歲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39,50歲是195,55歲是170。

養老金計發月數,為什麼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的?

40歲以下的計發月數統一使用40歲的計發月數——233,70歲以後退休的計發月數使用70歲的計發月數——56。

雖然說法律規定沒有40歲退休的情況,但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人員在40歲以前失去勞動能力。如果符合條件、按照有關規定實際上是可以辦理退職手續的。退職待遇的計發模式,當時一般也是按照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計算的。

養老金計發月數,為什麼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的?

70歲退休實際上也是特殊情況,根據《國務院關於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確實有部分高級專家,退休年齡可以達到70歲甚至以上。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實際上指的是按照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計算出退休後每月個人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設立的目的,實際上是想當人們到達預期壽命時,能夠恰好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領取完畢。

計發月數決定了領取養老金的高低,但是由於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並不是不變的,因此真正領取完的時間並不一致。

當時在設計計發月數的時候,採用的數據是:2000年我國第5次人口普查時新生兒的預期壽命75.21歲;預期投資收益率為4%。通過複雜的指數計算公式,計算出的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

養老金計發月數,為什麼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數據真的也時過境遷了。20年來,新生兒的預期壽命在不斷延長,2019年已經達到了77.3歲。而且女性和男性的退休年齡很不均衡,2015年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性長5.79歲。60歲是男性的退休年齡,但是計發月數測算時則使用的是人均預期壽命。

養老金計發月數,為什麼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的?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首先是由各省市自行公佈,一般在4%~4.5%左右,但是2016年開始有人社部統一公佈,當年就高達8.31%。近年來一直在6%~8%以上,去年還是6.04%。說實話,如果是8.31%的利率,像女性50歲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餘額是永遠領不完的。

實際上,退休以後養老金並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每年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增長情況年年調整。比如說,2002年我岳母退休時養老金只有390多元,現在基本養老金已經超過了3100元。實際上個人賬戶養老金在基本養老金的組成中,仍然只是退休時的100多元而已。

總體來說,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確實需要進一步完善,相信隨著未來延遲退休的推動,有關養老金計發制度也會進行進一步變革的。但是不管怎樣,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對於退休人員的待遇肯定會越變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