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路上的四大误区

考研是众多学子高考之后第二次提升自我的机会,但是考研与高考又有很多的不同。比如高考都是学习相同的科目,知道分数后报考学校,而考研哪怕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考试科目也可能不尽相同,九月份报考,第二年年初才开始陆续出分数线以及复试名单。高考时,你的背后有老师,有家长,有同学伙伴,而考研路上,很多人是孤独的,那么自己单兵作战就一定会有很多误区,今天就来说一说。

一.盲从跟风考研

考研路上的四大误区


考研路上的四大误区

近三年,考研人数越来越多,2020年考研更是突破到340万人,但最终只有30%的人成功上岸,除了那些因为复试被刷、不了解政策、报考失误等各种原因,剩下的那些人真的有好好学习吗?去一些学校的图书馆,或者是考研自习室,或多或少总会发现有些人真的只是走个过场,平时成绩就马马虎虎,自习室里却一直在玩手机,就算学习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只知道一味的听视频,自己没有进行记忆理解背诵,附近的人用什么资料他也用什么,完全不看看是否适合自己,报考时也是跟风,而不是量力而行。就这样在自习室浪费了近一年的时间,你说他没努力,他也学习了一些知识,令人啼笑皆非。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是毕业以后就业,还是创业,还是继续深造等等,自己对这些情况都没有进行研究,打造出一套合理的计划。

二.对某些老师唯命是从或者完全批判

在这样一个网络化时代,各种信息交错,让你我分辨不出真假;在这样一个金融时代,大家唯利是图,一切以利益为重。随着考研越来越流行,一大堆考研机构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这些机构下面的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出各种课程,各种书籍,以至于考研辅导材料令广大考生眼花缭乱。有些老师的口才真的没得说,颇有影响力,诱导大家购买他们的课程和书籍打压其他老师,这样只会坑害学生。而有些学生从一些渠道听到关于某某文,某伟老师的言论,而对他们弃若敝履。试想如果他们的课真的一无是处,他们的影响力会这么大吗,会受到各地学生的追捧吗?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要辩证的去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自己需要做的是根据往届的经验,自己去搜集他们的资料,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三.政治十月份复习也来得及

考研路上的四大误区

这一点相信很多考生都有听过,当大家听完学长学姐经验分享,却没有提及到政治的复习方法,会询问他们,政治怎么复习,什么时候复习呢。有的学长学姐就会说政治都是背诵的内容,看两三个月,背背大题完全可以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他们这么说确实没有太大的毛病,可是人人不一样,他人的经验一定适用于自己吗。有的人只是为了政治过线而已,因为专业课和英语很厉害,有的人报考的学校一般,成绩也不需要太高就有学可以上。而十月份,你对于你自己有多少了解,想起自己复习到那个时候,焦虑,急躁,一大堆负面情绪扑面而来,这时候再多一门课程,无异于压垮自己的一根稻草。不到三个月时间,你需要学习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当代(两本书),练习题,真题,还需要对选择和大题进行专项练习,如果你自以为两个多月可以搞定,那么这一点你可以忽略。更何况一战的学子对这一科了解完全是零,占34%的多选题也需要足够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技巧。很多报考985的学子因为政治达不到分数线而遗憾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就因为忽视了政治这一相对简单的科目,不遗憾吗?

四.复试名单出来后才开始准备复试

初试后,大家都会沉浸在轻松的氛围,也会陆陆续续的开始实习,也迎来了春节、元宵。然而复试的比重近年来越来越变得更多,对于复试大家一定不能轻视。主要的复试内容英文口语、听力,专业课以及面试。复试名单出来后只有两周左右就要开始复试,而英语想要两周突击达到出类拔萃是很难的,而专业课可能是一两本的知识,虽然有历年考试题,但想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两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定不要对复试小觑。

以上就是大家在考研路上的四大误区,希望广大学生能避开这些雷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