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是中国教育智慧的结晶,全世界独一无二!

职称的目的,原意是想像游戏里的打怪升级,让你在一步一个台阶,获得成就感之后,能积极从教、安心从教,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辈子。

这个经,在初期的时候,怎么看都是好经,但在念的过程中,是个老师,都知道里面出了大问题。

职称是中国教育智慧的结晶,全世界独一无二!


大问题的源头是:职称名额少,评比过程不公开透明,职称还与工资待遇挂钩。

因为名额少,比如很多学校,一百多个老师,一级名额一年只有1-2个,高级名额可能几年1个,让几十个老师要排着队去抢。

因为谁上、谁不上由学校定,有些学校有严格的考评制度,还要好些,但是有些学校就全凭了校领导的好恶。于是就会出现,学校领导先上、上完了拍领导马屁的再上、拍马屁的上完了才是勤勤恳恳的一线老师上,的不公平现象。一套好制度,很容易会变成“教育腐败”的好工具。

职称是中国教育智慧的结晶,全世界独一无二!


又因为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于是,职称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勤勤恳恳工作、安安心心上课,成为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很多老师为了评职称,去抄论文;为了评职称,去参加各种活动;为了评职称,去巴结各种专家、领导;最后,这些老师可能什么样的高职称都评到了,但是作为一名老师,他最基本的“教书育人”却丢了。

而评好职称之后呢?很多人又把职称线变成了提早退休线。

职称是中国教育智慧的结晶,全世界独一无二!


你就去看那些没有评好职称的老师,为了评职称,打了鸡血一样的努力,教育里什么样的脏活累活、什么样的心酸委屈,全都一肩扛下,俨然一副小超人的样子;但是等评好职称之后呢?他立马就蔫了,就更愿意退居二线,干点儿图书管理员、实验管理员之类的闲活了。

这里,我没有鄙视高职称的老师的意思,只是谈这么样一种现象。

我是一直认为,评了职称,一个人因此懈怠了,这不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是我们的职称制度本身的问题。因为评职过度消耗了我们老师的精力、心力,这才在评完职之后,产生了报复性的懈怠行为。

职称是中国教育智慧的结晶,全世界独一无二!


现在,我是认为职称制度改革应该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

对于怎么改,我有几个想法。

1、职称与待遇脱钩,成为一种荣誉。

在操作的过程中,做到适当照顾工龄,让人安心从教;然后根据劳动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远比通过职称“一评定身价”的形式来得更科学、更合理,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促进,显然更大、也更持久。

2、职称与名额脱钩,成为一种追求。

与待遇脱钩后,职称也应该与名额脱钩,让所有老师,在有教育理想的基础上,都能拥有平等地去追求职称的权利。

职称是中国教育智慧的结晶,全世界独一无二!


我们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情况:

一名老教师,辛辛苦苦奋战在一线课堂30年,因为不希望溜须拍马,就因为失去名额而失去职称晋级的机会,临到退休了还是初级教师。

3、职称与各种非教学相关的内容脱钩,成为教学实践的试金石。

一线教师,精于理论研究,这是好事。但是一线教师,安于课堂实践,我认为也绝不是什么坏事。

培养一万个只会写论文的理论老师,我认为,远不如培养5千个安于一线教书的实践老师。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说白了,更多的是体力活。

这就像种地,文弱书生为了种地,搞搞科研,可能很有价值。但如果农村里全是文弱书生,连个拿锄头的都没有,地迟早也是要荒的。

所以,在职称评审上,我们希望教师写点儿论文,是好事。

但是逼所有老师写论文,就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就是坏事了。很多鸭子上不了架,它就会想很多歪门邪道。于是,买论文的、代笔的、抄袭的,在教育队伍里,现在已经比比皆是。你就看那个胡红梅,不正是如此么?

所以,职称评审,还是应该多看看教学业绩上的事情,譬如学生成绩啊、譬如工作年限啊、譬如同行专业考评啊。别说这些都实现不了,现在都是大数据时代了。一个老师带班带的怎么样,一整套数据就能把你分析得清清楚楚!

结束语:

以上,是我关于职称制度的一些看法。

当教师这么多年,深知职称里面存在的问题。有时自己也是不得不随波逐流,也深感无奈。

只是希望吧,在社会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一切都在朝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教育里的这些看得到的阴暗点,能够去去掉的话,就赶紧给它去去掉吧。

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正需要教育的力量呢。你说教师把精力都耗在职称这种东西上,又怎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