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

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美國石油公司的採油設施

在全球疫情不見終點、國際油價戰爭衝擊未消的市場利空衝擊下,美國主要基準“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簡稱WTI)5月20日到期的期貨價格,4月20日出現了歷史性暴跌、創下史無前例的“負油價”記錄。當天結算價每桶負37.63美元,跌幅高達約305%,是1983年油市期貨數據彙編以來首見負值。這意味著石油生產商要支付買家一筆費用,後者才會要他們的手中的石油。其中,“5月份交割的原油損失最大,因為這筆期貨週二(4月21日)就過期了。”

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或稱西得州中級原油)指產自美國內陸的一種輕質低硫原油,是國際石油市場的一種基準價格,也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合同的標的物。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

在新聞報導裡,和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價格一樣,WTI的價格常常被做為反映當前世界石油市場的參考價格。其它重要的世界石油市場價格還有迪拜原油(Dubai Crude)價格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一攬子參考價格。

在此拖累下,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全線下跌。

到21日,美國油價回升近39美元,但每桶仍僅報1.76美元;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破一桶20美元價位,一度來到18.10美元,創下自2001年迄今的最低價位。經歷一天的激烈市場波動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又反彈到21.51美元。

儘管WTI週一以“-37.63美元/每桶”的倒貼價格作收,但期貨暴跌並不會直接衝擊下游的用油正價。唯全球石油供過於求、倉儲爆滿的“油滿為患”困境,仍將迫使美國石油界繼續衝向產業崩潰。一向與石油產業互動緊密,上個月更試圖主動收購過剩石油的特朗普總統,又該如何、或為何遲遲不能出手拯救美國的石油產能過剩問題呢?

WTI的5月期貨暴跌事件,是史上第一次出現負油價的記錄狀態。一般認為,新冠病毒大傳播導致的社交距離和封鎖政策,使全球交通運輸及航空業受到近乎停滯的巨大沖擊,是引發原油價格震撼性下挫的最直觀原因。不過,諸多別的原因也助推了WTI這一原油期貨市場大錯位的奇觀。

美國油價破天荒崩跌至負值,不僅打擊了投資者,更突顯出全球範圍內的嚴重混亂,並預示著經濟難以迅速恢復增長。除發出經濟信號之外,油價暴跌還給原油生產商帶來難以承受的新壓力,且讓投資者擔心,一旦負債累累的能源公司倒閉會引起信貸緊縮,或者交易商受到影響會產生系統性融資危機。

可以說,持續蔓延的新冠疫情致使燃料需求下降,是油價被打壓至令人瞠目的低點之主因。但導火線卻只有一個:原油儲存空間不足。

4月20日為WTI 5月期貨合約交易的最後一天,而市場卻傳出美國原油的倉儲與油管分配重鎮—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Cushing),用於分配期貨原油去向的油庫中心已經“接近全滿”。找不到下游買家及足夠倉儲來處理5月原油的投資者,紛紛趁著5月合約到期之前瘋狂拋售,史無前例演變成-37.63美金一桶的倒貼價格。

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儲油設施

位處美國本土正中央的庫欣,長期以來亦被稱作“全球輸油管的十字路口”,不僅有分配全美原油的職責,也設有7,600萬桶的儲存容量。但過去3個月來,橫遭疫情癱瘓的美國經濟不僅全面停擺;全球疫情的遲不退燒,也嚴重影響了製造業對於石化原料與能源的需求。因此,需求延滯的過剩原油,才會不斷累積佔滿庫欣的儲油空間。

這背後的道理其實不難理解,需求太少,儲量太多,生產商擔心5月份沒地方存放過剩的石油。“主要是石油生產者急於把存貨推出去,不希望繼續囤積,事實上估計也無處可囤了。”

另一方面,全球因新冠疫情形成的大範圍封鎖,石油需求幾乎枯竭。但是生產商沒有停止生產,他們的產量略有減少,卻沒有大幅減少;再加上疫情如何發展仍然充滿不確定性,美國本土的存儲空間早已不夠應付大量過剩的原油。這樣,石油公司不得不租用更多儲油罐來存儲過剩的石油,而那些擁有期權的人看到自己再也沒有地方儲存了。

一開始看起來不錯的主意是賣掉期權,可是每個人現在都發現有儲存空間不夠的問題,都不能再進了,於是市場就發生了錯位。投資者不得不加緊拋售將於週二到期的5月美國西得州中級原油期貨合約。大規模拋售致使美國油價被打入“負值”區間,最低點時超過負40美元,下跌幅度320%。

“這簡直超現實的詭異,”CFRA Research能源股票分析師斯圖爾特·格利克曼說:“需求衝擊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壓垮了人們的任何預期。”

雖然週一的暴跌突然而至,但趨勢醞釀已久。3月初至今,新冠疫情使多國進入封鎖狀態,燃油需求減少30%;而從4月初起,庫欣儲油空間“即將飽和”的消息早就在市場傳開。

與此同時,全球石油供應仍不斷增加。石油輸出國組織最終雖與其他產油國達成了減產協議,但減產規模太小,無法抵消需求減少。

數百萬桶多餘的原油只能進入儲存設施。美國的原油存儲和交割中心庫欣的儲油設施被迅速填充,上週儲量已達70%。

手持原油的交易商無利可圖,儲油設施要飽和的預期瀰漫市場,手持原油將可能產生額外的儲存成本,而週二期貨合約到期,直接造成一場技術性因素推動的暴跌。

“我們看到市場全面崩潰。每個人都在賣出,沒有人買入。”Price Futures Group資深市場分析師菲爾·弗林說:“他們需要把價格壓低到有人願意接手的水平,但沒有人買。”

不過,4月20日的WTI負油價結果,卻可能只是交易截止前的壓線突發,對於實際油價和供需市場的影響,並沒有那麼直接。像是另一石油期貨指標:北海的布蘭特原油,週一僅單純下跌而沒負數崩盤;本週開啟的WTI 6月合約交易,也將回到一桶20美元以上的常態估值。

交易技術指標“布林線”發明人約翰·布林格說,我們可以看到,人們貼錢出手石油只是非常短暫的現象,“對照各方合同,今天(4月20日)是5月20日到期原油的最後交易日,所以今天出現了巨幅的價格變化;但是,如果再看6月份到期的合同,僅僅只相隔一個月時間,價格就收在21.27美元。所以,今天的現象我認為就是短期的錯位,原因就是儲存能力造成的。太多人被套牢在交易的反面了。”

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紐約布魯克林附近車輛稀少

WTI的週一崩潰與庫欣油庫“油滿為患”,恰逢美國疫情和全球經濟最困難的關鍵月份,也就是期貨合約的5月。歐美各國的“疫情解封”時間,可能都要等到6月才有機會常態啟動,重啟過程中的經濟復甦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預熱開機”、還有4月份滯留的原油得先消耗……在各種不安的狀況下,“直到秋天以前,國際的石油需求都不太可能恢復正常。”

而庫欣油庫的儲存空間,最快在“兩個星期內”就將全滿。在短期內經濟需求不可能馬上改善的情形下,美國石油業可能很快就會將遭遇另一波“油滿為患”的投資崩盤和供需困境。油價暴跌、賣不出去或被迫停工,都將威脅美國中小型油商及頁岩油田的大規模倒閉。

當前,美國本土的疫情已開始降緩,但聯邦政府和民主黨各州的“防疫解封談判”,卻仍亂成一團激辯中。特朗普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石油”?過去1個多月成為了華盛頓兩黨的爭辯焦點。

在2020年3月份的“沙特-俄羅斯油價戰爭”中,特朗普總統就時而放話要聯邦政府“逢低買進”。3月13日,特朗普更公開發推文下令美國能源部長:“低價石油買好買滿...…我們要裝滿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

目前,世界各大石油出口國都同意減產,包括歐佩克和俄羅斯等。但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競爭早已表面化,“人們看到,這兩家重量級世界石油生產商在長期的市場鬥爭中,今天在市場上用拳頭互毆。”

價格下跌對所有產油國都將是巨大的衝擊,不管是海灣產油國,還是俄國,甚至對美國也有衝擊,因為美國在過去10年左右成為新的產油國。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油企都已做出削減產量的商業決定。但全球的原油供應仍然超過需求量。

利雅得如果堅持低價銷售操作,對莫斯科將構成重大打擊,只因為後者經濟高度依賴高價石油生存。在石油市場,沙特想懲罰俄國,這是唯一說得通的解釋。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則建立在許多支柱之上,而俄國僅有這一根(能源)支柱可以依靠。

沙特和俄羅斯這一對冤家上星期還說,準備通過減產來聯手平衡市場,但沙特阿拉伯對“4.20的跳樓賣價”發出的信號是,它有意針對亞洲市場,那裡的需求在全球經濟減緩時仍有復原力;而俄羅斯自從建成每天160萬桶產量的輸油管道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ESPO)之後,一直依靠亞洲市場作為其石油出口的目的地。

沙特阿拉伯也在歐洲穩步前進,那裡是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出口的後花園。數據顯示,4月份,波蘭煉油廠將通過格旦斯克港進口創紀錄的56萬噸海灣輕質原油。

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大型儲油罐

對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之爭及其引發的價格戰,金融作家、股票與期貨交易專家拉里·威廉姆斯評論說,“這是沙特在玩政治手腕,當然關鍵的問題是,產出大於儲存能力。”沙特顯然在把價格做低,讓形勢像雪球一樣滾下山,砸在所有利益相關的人頭上。“但是,消費者是最大的贏家,他們贏得了巨大的紅利。”

特朗普的“逢低買進說”,在當時曾得到許多支持。但這張收購支票,到頭來一桶都沒有兌現。這是因為在3月份稍晚的“國會緊急防疫預算案”中,參眾兩院的民主黨團對此極力封殺,迫使特朗普暫時放棄了購油計劃。

事實上,截至4月10日為止,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倉儲空間,還能容納7,850萬桶原油。換句話說,只要聯邦政府有意願收購儲油,“庫欣油滿為患”現象就不會發生。

而世界即便遭遇本次前所未見的“世紀型經濟危機”,但在可見的短程未來,有“黑金”之稱的石油,依舊是餵養全球經濟的“必要性商品”。比如《華盛頓郵報》的資深財經專欄記者艾倫·斯隆就主張,聯邦政府或許真的可以考慮逢低採購,先幫忙石油業消庫存,接著再把這批石油拿回12月的期貨合月市場預售。這一來一往之間不但能緩衝“油滿危機”,聯邦政府還能淨賺價差、補貼國庫至少12億美元。

但斯隆也坦承這種想法,在政治層面必是“寸步難行”。乃因聯邦介入市場是一回事;聯邦因操作期貨而獲利,就又是另一個市場倫理和政治問題。而且,特朗普政府紓困買油的政策,終究無法逃過民主黨的強烈反對與狙擊,於實務層面來說,根本就是紙上談兵。

那麼國會的民主黨團為什麼反對特朗普總統馳援美國石油業呢?不少支持總統的質疑者聲稱:這是由於2020是美國選舉年,石油產業長期和共和黨關係密切,對壓制環境保護團體、力挺油氣開發、無視氣候變遷及國際碳排放協議的特朗普,石油財團更是“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民主黨自由派對“綠色能源政策”的限油倡議十分贊同,國會里的民主黨團才會趁亂來打擊石油界、狙擊特朗普與共和黨的政經靠山。

但在政策邏輯上,民主黨的公開說法,反而是共和黨人長期主打的“小政府自由市場邏輯”,反對政府幹預市場。就聯邦政府的需求而言,眼下確實並沒有搶著填滿戰略石油儲備的必要。若按照特朗普在3月中旬的表態,美國政府將額外支出25億美元的預算緊急滿油,“只因為石油商人賣不出去?”

同時,這筆錢只會進入投資市場,對石油圈的基層勞工緩不濟急,中小型的油商也不一定能因此救命,更何況假如接下來景氣低迷的狀況持續,此一手段會否開了惡例?聯邦政府每一次都要收購的話,倉儲成本全民買單?戰略油庫塞滿以後,政府又該怎麼辦?

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特朗普21日在白宮記者會上

“低買高賣”和“緊急收購”的策略,在時下的政治氣氛中不太可能通過美國國會預算審查。要想解決難題,特朗普總統一是利用特權簽署行政命令,強行挪用預算、要求聯邦能源部“直接收購”;另一則是配合能源部擬定變通的“倉儲租賃”,將聯邦戰略石油儲備的油庫空間“租給石油財團儲放原油”。

美國能源部表示,相關策略可能是當下唯一的政治變通。聯邦政府可能會直接扣走一定比例的租存石油當作“戰略補充”;也可能向石油財團收取“價位還不明”的比例租金。但這項租存週轉的變通對策從什麼時候開始?會持續多久?種種問題也將會與美國的防疫解禁、經濟重啟時間表高度連動。

此外,美國市場的原油期貨價格歷史性地進入負值,提醒人們石油市場面臨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如各國堅持封鎖,6月WTI原油價格或仍將出現下跌,雖然交易價格還保持在每桶20美元以上。

瑞穗駐紐約能源期貨主管鮑勃·約傑說:“我55歲了,大學時曾在交易大廳工作。經歷過第一次海灣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9·11事件以及互聯網泡沫危機,哪一種情況都趕不上這一次。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

“對石油企業和油價的前景,我真的不樂觀。”分析師格利克曼稱。但眼下非要說有一點好處,對那些需要開車上路的人來說,現在加滿一箱油要便宜得多。可問題是,在現在的境況下,你開車要去哪兒呢?

外界還注意到,在美國,隨著反對封鎖的抗議活動擴大,有關經濟重啟和復甦速度的爭論已經蔓延至街談巷議。美國迄今是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衛生專家和議員們擔心,一旦過早結束封鎖,美國可能面臨第二輪、甚至更加致命的疫情。而歐洲其他國家似乎更傾向於採取謹慎的做法。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全球市場策略師克里·克雷格說:“疫情導致需求減少,將使石油市場持續承壓。即使,或者如果,疫情防控措施在未來幾周放鬆,全球也會在一段時間內石油供應過剩—經濟恢復並回到足以保證需求強勁增長的速度可能非常緩慢。”

特朗普總統則在20日暗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暫停進口沙特原油的可能性,以支持飽受打擊的國內鑽油行業。市場專家指出,30美元(每桶原油)已經很糟,假如真低到20美元或更低到10美元,那就是噩夢了!有觀點認為,石油價格疲軟會持續下去,學者布林格說:“石油價格回落到20美元這個區段的趨勢無法阻擋,主要是因為總體的需求還是疲軟的;我不認為我們很快能看到油價大幅攀升,必須等到經濟重新回調,那時才會看到對石油需求的增加。總之就是供求關係,供大於求。”

黑金的預警:全球經濟復甦困難 特朗普政府為何難救美國石油?

在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採油廠

但必須看到的是,除了現實的因素、政治的原因,替代能源競爭必將構成長期擠兌天然能源的另一個方面。有經濟學家稱,“我們不再完全依賴石油來做我們的燃料了。替代能源方面,我們雖然沒有取得巨大的進展,但是有不小的進步,比方說風能,地熱,太陽能。此外,還有很強的電池技術,這允許我們在非高峰期儲存能量以便在高峰期釋放。這讓我們有額外的彈性。”

可以預期的是,人類脫離石油等天然能源的長期大趨勢是無法避免的,各種替代能源終將取而代之。從宏觀來看,這個趨勢現在只是剛剛起步,當然將會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類故事未來二三十年將會主宰能源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