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粽"情思 萬般鄉愁

#我在貴陽過端午# 這些年端午節,我都在貴陽。

小時候當然在貴陽。

那時的市西河,清悠悠,可以飲用。母親叫打水來,泡好糯米,洗淨擦乾粽粑葉,用撕成條索的棕樹葉包成粽粑。

一

(圖片為筆者用華為手機拍攝)

煮的時候,一股香氣。我圍在灶邊猜想鍋裡三角形粽子的滋味。

一

端午這天,父親早早賣來艾草和菖蒲,還有蛤蟆兜(車前草)等植物。一些掛門上,一些煮了洗澡。父親說這天"百草都是藥"。還真靈,幾十年皮膚不癢。

又剝很多大蒜,搗碎裝進玻璃瓶發黃變熟,飯時吃一些。

一

那時住木扳房,地面是"三合土"(用路上的"千腳泥"加石灰和河沙拍打而成),灑"雄黃酒"趨蟲是必須的;還給小孩子點印堂。

一

這些都是大人的工作。

我們只顧折很多紙船,放到河裡,比哪個漂得遠。

一

後來,我離開貴陽十年。軍營顧不上端午,好幾次去抗洪。

十年歸來,這個節氣依舊濃烈。只是住磚房,不用灑雄黃酒。市西河不再清澈,不能放紙船。

粽子多了摸樣,除了三角形,還有四邊形。

一

貴陽雖然不用劃龍船、投棕子等方式紀念先賢,孩子們不再放紙船祈求吉祥,但家家戶戶吃棕子、掛艾葉,一點沒變。這是龍的文化,全國如此,貴陽如此,我的家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