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四五”

引言

9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強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同樣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為何如此強調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又需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近日,《團結報》記者專訪三位民主黨派成員,請他們圍繞以上問題結合各自研究領域暢談感悟體會、發表真知灼見。

本期嘉賓

建言“十四五”

邢衛紅

民革黨員、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

建言“十四五”

閆金定

民革中央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處長

建言“十四五”

王金山

民建中央委員、民建重慶市委會常委,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記者: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能否談談當前加快科技創新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

邢衛紅: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力量,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最近兩年,美國對華為、中興等企業實施打壓,其背後就是科技實力的競爭。面對當前複雜國際形勢,我國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儘快把握和提升屬於自己的關鍵核心技術,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儘管我國實體經濟供給數量龐大,但面臨著產品質量不高、資源消耗大、環境汙染重等問題,迫切需要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需要儘快解決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實現高質量發展。

閆金定:當前,我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由科技革命導致的產業革命正在推動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秩序不斷調整。

加快科技創新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需要。

王金山:企業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想要實現質的飛躍就必須進行創新。中國企業想要具備領先世界的競爭力,創新驅動必不可少。

近來,美國不斷以“芯片”斷供,以及將華為等高科技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等行為,使得中國信息等產業面臨“卡脖子”的窘境。在這種關鍵時期,中國企業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優勢和制度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尤其是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突破核心技術發展瓶頸。

著力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上下功夫

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們自主創新能力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點是什麼?

邢衛紅:新形勢新要求下,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面臨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研究積累不足,跟蹤式研究較多,缺乏原創性重大基礎研究成果。以材料為例,高端材料與發達國家存在代差,對國民經濟命脈和國防安全的重大需求及穩健發展支撐不夠;二是創新人才培育體系不夠完善,戰略性領軍人才缺乏,尚未形成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系統化創新開發能力和科技人才供給能力;三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活力不夠,仿製產品較多,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應對市場衝擊的顛覆性技術儲備不足。

閆金定: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體現在重大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從0到1”的原創新成果偏少;在應用研究方面主要體現在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很容易被“卡脖子”。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在於打造科技鏈、產業鏈、政策鏈和資金鍊融通發展的創新環境,聚焦重大科學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自主發展,堅持自主創新。

王金山:雖然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有明顯的提高。

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分析,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不足,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究開發活動僅僅在少數龍頭企業和高技術企業中有所開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缺乏高水平技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缺乏高水平自主創新的實驗條件、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機構、運行機制和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其次,外部環境也是影響企業內在創新動力的重要因素。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在外部環境上還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如創新成果轉化難,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是引導與鼓勵;另一方面是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記者:技術創新是項系統工程,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著力?

邢衛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點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體制的形成。近年來,我國科技實力取得了長足進步,科研指標在各種評價裡處於前列,甚至領先地位。但是原創性基礎研究、科研成果的取得主要還是依賴科研院所,企業尚未成為自主創新主體,科技創新的生態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們應該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上下功夫,打造有利於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科技創新生態。

一是育人才,加快建立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教育體系,克服應試教育和學科分割的弊端,弘揚科學家精神;二是厚基礎,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機制,鼓勵瞄準前沿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基於好奇心驅動的自由探索,積累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三是強平臺,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納入新基建範疇,建好用好已有科技創新平臺的同時,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跨學科創新基礎平臺和設施;四是建機制,建立“科學-技術-樣品-產品-商品”全鏈條創新體系,將創新鏈融入產業鏈,形成全社會科技創新投入和利益分享機制。

王金山:科技創新的第一要素就是科技人才,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充分尊重科技人員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其次,要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打破體制機制“梗阻”,拓寬成果轉化通道,努力形成科研與市場、技術與應用的良性互動。

進一步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您認為,應如何激發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

邢衛紅: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還處於以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等應用性創新和工程科技創新為主,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能力正在形成,國家已有一系列激發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政策,如技術創新費用的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金融等,一方面要用好已有政策;另一方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如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這是非常關鍵的,以我所在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為例,一直在先行先試探索“引進來、走出去”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

“引進來”,一方面對中小企業,吸引企業將研發中心建在學校,與課題組形成緊密合作,一個課題組服務一個企業,支撐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在學校建研究院,學校圍繞企業發展需求,學科交叉組織研發,助力企業形成原創成果,引領發展。

“走出去”,一方面組織科研人員深入園區、企業開展技術交流、技術諮詢,形成委託研發課題,解決企業難題;另一方面與地方政府共建產業學院,將專業碩士的培養和地方企業需求結合在一起,通過落地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企業發展。

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形成了企業的研發力量,帶動了企業的研發投入,激發了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活力。

王金山:要進一步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高企業開拓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造就一支具有戰略思維、創新精神和現代經營管理能力的企業家隊伍。一是相關機構形成完善的技術創新政策體系;二是加大對企業科技投入的鼓勵與引導,通過財政稅收等政策工具,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總量,引導企業更加重視自主創新;三是廣泛開展對自主創新的宣傳,形成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加大對開展自主創新的企業和企業技術人員的精神獎勵。

建言“十四五”

《團結報》9月29日4版刊發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