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常态化推行分餐(或公筷)制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分餐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而近段时间宁波全市又在倡导使用公筷。这一次的市两会中,市人大代表、鄞州区第二医院原副院长马苏亚提出,需要在我市常态化推行分餐(或公筷)制。

马苏亚说,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它曾于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被很多餐厅采用,但很快又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一来,餐厅觉得成本高,增加了运营压力,没有推行动力;二来,消费者也不甚在意。

而这一次的疫情,可以说是一次再度推行分餐(或公筷)制的契机。

马苏亚有多年从医经验,她说,“合餐”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得到世卫组织的证实。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然而,倡导和推行分餐(或公筷)制,却遇到了很大的现实阻力。

马苏亚认为,“分餐制”难以推广,主要“卡”在了经营成本和传统习惯上——经营成本,体现在提高了经营者与顾客的沟通成本以及服务人员的人力成本上,而“合餐”这种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习惯,要想一下子改过来更是绝非易事。

如何调动经营者的分餐积极性?马苏亚认为,仅是“倡导”肯定不行。“目前各地都在倡导分餐,但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这样实施起来并不会太有效。那么就需要出台规定,甚至可以考虑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马苏亚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共餐的碗筷和盘子很可能会成为病菌传播来源”等相关知识;其次,出台“防止传染病常态化分餐(或公筷)制”的具体操作方案;再次,制定因共餐传播病菌的有关惩罚措施,对于因共餐传播病菌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单位(个人),以失信名单的形式进行公示。

有罚也要有奖,马苏亚认为,还应对常态化采用分餐(或公筷)制的示范行业、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此外,马苏亚建议,将分餐(或公筷)制列入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考核子项中,这将有利于促进相关餐饮单位等遵守分餐(或公筷)制的有关要求,并积极予以实施。记者 朱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