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為了維護亞洲及世界和平,鞏固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1950年10月,我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當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經濟凋敝,硬抗國富兵強的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

雖然取得了戰爭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但戰爭打的異常艱辛,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志願軍投入最大兵力135萬,中朝傷亡63萬,韓國、聯合國軍投入最大兵力120萬,傷亡57萬。戰爭是解決矛盾的最終形式,“古來征戰幾人回”,戰場是凶地,也是英雄輩出之地。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我志願軍不怕犧牲、智勇雙全,曾在一次戰鬥中據守陣地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創造了敵我傷亡比27:1的戰場神話。

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1951年7月,交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但戰爭並沒有就此停止,朝鮮戰爭進入了軍事鬥爭和外交鬥爭交織的複雜局面,戰爭也從原來大規模的運動戰轉變為陣地防禦戰,我們的志願軍能否在陣地中頂住武器精良、火力迅猛的敵軍進攻成為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

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此時,志願軍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將軍注意到,有時打仗,在敵人的猛烈炮火轟炸中,把志願軍陣地都炸完了,大部分戰士都會因此而犧牲,但也那麼幾個戰士還是會活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實地考察和分析總結,陳賡將軍發現存活下來的志願軍戰士多是因為躲在石頭縫裡而生存下來,於是提出了坑道戰的想法。有些提出,挖了坑往裡跳,等於是自挖墳墓。但陳賡將軍說,坑道作戰可以保護自己,消滅敵人,還要與野戰工事結合起來,統一標準並配備必要的作戰和生活設備,既要能藏又要能打。陳賡將軍的提法得到了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大力支持,並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出通知。

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1951年10月3日,抗美援朝戰場上爆發了馬良山戰鬥。聯合國軍派出英軍一個師,美軍機械化一個團一部,6個炮兵營,120餘輛坦克及大量飛機援助下,向志願軍191師陣地實施多梯隊、逐點輪番攻擊。我軍191師也先後增派炮兵、坦克依託掩護和野戰工事,抗擊敵人進攻。每天敵人都以一到兩個團的兵力,在坦克、飛機的火力支援下,對我軍陣地進行多梯隊、逐點輪番攻擊,據稱敵軍曾一天之內向我軍陣地發射炮彈3萬餘發,可見攻擊之猛烈、陣地之兇險。

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馬良山陣地經過多次爭奪,我軍曾5次被迫撤離,5次失而復得。在此次戰爭中,我軍堅守216.8高地的一個連,面對敵人強大攻勢,毫無畏懼、眾志成城,依託坑道工事堅守陣地,一天之內連續21次擊退聯軍猛烈攻擊,擊斃敵人700餘人,我軍戰士傷亡26人。按當時我國33兵制來算,一個班10人只有,一個連應該不足100人,被擊斃的700敵軍,死傷的人算都能達到2個半營,敵我傷亡比27:1,可謂差距巨大、實力懸殊。

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戰至10月8日,我軍撤離馬良山陣地,繼續防禦。此時,英軍在坦克、飛機火力支援下,及美軍的戰場配合下,以傷亡2600餘人的代價,硬是把軍隊向前推進3公里,暫時佔領了馬良山。到11月,我軍再次部署兵力對馬良山發起反攻,摧毀英軍大量工事,將英軍誘出工事予以擊殺,全殲英軍1個營,奪回馬良山陣地。後來,英軍多次再向我陣地發起進攻,均被我軍擊退。

抗美援朝:志願軍靠此戰術一天擊退敵軍21次進攻,敵我傷亡比27:1

整個馬良山防禦反擊戰,我軍共擊斃俘虜聯軍4400多人,擊毀敵機14架、坦克6輛,我軍傷亡1600餘人,最終取得戰爭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