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詩仙李白的詩,沒人沒讀過。

詩仙李白的墨寶,沒幾人見過!

李白傳世的墨寶,唯有一件!

《上陽臺》!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出遊。在湖北江陵,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深得其讚賞。都有著仙風道骨的一老一少,遂成忘年交。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在洛陽遇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觀尋仙訪道,得見司馬承禎為陽臺宮所作山水壁畫,得知司馬承禎已逝,遂作《上陽臺》。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山高水長的大千氣象,不是有老練的技巧,或者清新的筆法、壯闊的畫風,就能窮盡表現的。
如山之高,似水之長,變幻無窮的萬千物象,若非這老練的筆法精深的功力,那無盡的清新與壯美何以能窮形盡意地得到表現!

“清壯何窮”?還是“清壯可窮”?好像有爭議,不過,主旨,沒有歧義。

十多個字的四言詩,既寫山高水長的王屋山,更讚道術與詩、書、畫皆“物象千萬”的司馬承禎,抒寫思念、仰慕之情。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李白這件墨寶,留下了90多個印鑑。

除了後世的追捧,也清楚展現了其傳世脈絡。

治國不咋樣的宋徽宗,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

比如那一腳足球,足可作當時國家隊種子選手。書法、繪畫,樣樣來得。皇帝老兒東西多,藝術鑑賞,自然也沒得蓋的。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有眼光的宋徽宗,得到李白《上陽臺》真跡,也是如獲至寶。

何以見得?《上陽臺》帖前隔水上,有徽宗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同時,還書跋文,記李白軼事,表個人心得:“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清代,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都在《上陽臺》留下了鑑賞印記。乾隆留下了“青蓮逸翰”題字。

清末,《上陽臺》流出宮外。民國時,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所得。

建國後,《上陽臺帖》由張伯駒贈給了毛澤東主席。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都知道,富於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毛主席,對李白詩頗多喜愛。偏偏,毛主席卻在1958年自己立了個規矩:凡屬黨和國家領導人收到的禮品,一律繳公。

《上陽臺》這件寶貝,最終的歸宿是,交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成為國家財產、人民財產。

從宋代以來,經過了許多王公大臣、名人雅士之手,不止一個皇帝視為禁臠,最終,在共產黨治下,《上陽臺》回到了人民手中。李白一生,無緣一伸濟人救民宏願,這,也算是對其一個告慰吧。


除了《上陽臺》,李白的紙墨真跡,再無可尋。

所以,這是無可爭議的一級國寶。

相傳為李白手書的碑刻,倒是偶有所見。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太珍奇!詩仙李白僅存墨寶!徽宗乾隆視若至寶,歸宿讓人好感慨


山東太白樓“壯觀”,薊縣獨樂寺“觀音之閣”,相傳為李白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