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滬期間使用時間最長的機關舊址,年內將向公眾開放啦!

充分發掘保護上海革命遺址遺蹟,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更好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艱、擔當之要。

黃浦兩處重要紅色革命遺址

將於年內完成布展並向公眾開放

這兩處紅色遺蹟分別是:

位於南昌路100弄2號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剛剛完成內部修繕,即將開始布展工作;

在3公里外的雲南中路上,緊鄰天蟾逸夫舞臺的中共“六大”以後黨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保護修繕工程完畢……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關心下,黃浦區積極推進“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將修繕好、保護好紅色文化遺址遺蹟作為打響“紅色文化”品牌的重中之重,積極配合中共“一大”紀念館工程建設,先後完成了團中央機關舊址整體改造,支持提升周公館、韜奮紀念館、黃浦劇場、三山會館等場館展陳能級。據悉,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又新”印刷所舊址的保護利用也正在抓緊推進中。

星火初燃

這裡見證著中國共產黨醞釀建立過程

花崗石門框有青石雀替,

飾卷葉花草浮雕;

窗楣猶見紅磚砌成的多重線腳,

木製百葉窗全部按原樣恢復,

內部木飾還保留著近百年的掛落……

位於南昌路100弄內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是一幢建於1911年兩層磚木結構的舊式石庫門民宅。

建築坐北朝南,

一客堂一廂房佈局,

有後天井,有可以連通後弄堂的灶間,

總面積約168平方米。

目前,修繕工作也基本完成,

特別是房屋中的榫卯結構木立柱、

褚紅漆、舊式電燈的燈垂和線軸等,

一切都保留著

原有的建築和內部佈設風貌。

1920年初,《新青年》編輯部隨同陳獨秀來滬遷入此處。1920年夏,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此成立。1921年6月初,經陳獨秀、李大釗書信商議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後,此地成為中共中央局辦公地。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見證了

中國共產黨醞釀建立的過程,

既是《新青年》雜誌辦刊地,

也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

中共中央局辦公地。

據介紹,

當下的展陳內容也將圍繞

“辦刊地”“成立地”“辦公地”

三部分內容展開,

主題初定為:星火初燃。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滬期間

使用時間最長的機關舊址

漂亮的青石色水刷石牆面,

與緊鄰的天蟾逸夫舞臺外立面渾然一體,

建築二樓的東面有一排大開幅的玻璃窗,

可以清晰眺望周邊街區。

中共“六大”以後黨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位於雲南中路171-173號(原雲南路447號),是一幢二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坐西朝東,建築面積214.14平方米。這裡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間使用時間最長的機關舊址。

1928年春,在上海擔任黨中央會計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此處生黎醫院樓上的3間房間,設立黨中央政治局機關,並掛出經營土布的“福興”商號招牌作為掩護。

記者在修繕現場看到,

除了保留完好的

木質框架大開幅玻璃窗外,

修繕中還保留了當時汕頭路弄堂底

一座用於上下的水泥樓梯。

1928年6月至1931年4月,周恩來、鄧小平、李維漢、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這裡工作,政治局很多重要會議都在這裡召開。共計發出138份文件,指導全國革命開展。2018年6月,該舊址修繕工程正式啟動,經房屋置換、騰退原住居民後,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開展修繕施工。目前,修繕工程已近完成,舊址史蹟陳列展陳工作即將同步展開。

圖文 / 上海大調研

編輯 / 孫超慧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疫情防控,每日大轉盤活動暫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