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街区|杨浦滨江暮色璀璨

上海是个滩,自然多河道,在沪东地区最著名的河道便是杨树浦。1860年起,码头、仓储、货运等洋行商号开始从苏州河口沿黄浦江岸线逐步向东延伸,而与之相关市政配套设施也陆续建设。1864年,熙华德路(今长治路)和百老汇路(今大名路)最先在沪东地区辟筑。1869年,百老汇路向东延伸,筑至杨树浦西岸,于是这条新筑马路就被称作杨树浦路。几年后,逐步向东延伸的杨树浦路形成了现在的格局,西起惠民路,接东大名路,东至黎平路,全长5586米。

阅读街区|杨浦滨江暮色璀璨

杨树浦路一带濒临黄浦江,近代工业所必需的航运、取水条件都非常便利,于是乎这条路上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水厂、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纺织厂、第一家煤气厂等等,其规模在当时均号称远东第一。资料显示,到1937年,杨树浦路上集中了16家大中型企业,英商的有怡和纱厂、杨树浦水厂、煤气厂、中国肥皂厂等6家;美商的有杨树浦发电厂、慎昌洋行机器厂;日资企业有裕丰纱厂、明华糖厂等;民族企业有伦章造纸厂、恒丰纱厂、华盛纺织总厂等3家。

阅读街区|杨浦滨江暮色璀璨

杨树浦路830号的杨树浦自来水厂,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由英商在1883年建立。英国人将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移植到自来水厂的设计中。厂内建筑大多砖混结构,无论是车间还是管理用房都是一个风格,青砖清水墙镶嵌红砖做饰带,墙身窗框、腰线和压顶用水泥粉砌並突出砖墙,墙角用水泥粉砌出偶石状,浓浓的英国城堡建筑情调。如今的杨树浦自来水厂和杨浦滨江浑然一体,成为都市浪漫主义者满足浪漫情怀的必游之处。

杨树浦路2800号,是杨树浦发电厂的旧址。上海解放前夕,这座始建于1911年的老电厂供应着上海近80%的电力。杨树浦发电厂里有上海人津津乐道的大烟囱,高105米,超过国际饭店,是早年沪东地区工业化的灯塔坐标。2010年,杨树浦发电厂停产。未来,大烟囱和一些历史工业遗迹将得到保护,和杨浦滨江的整体规划融合,等待整体开发。

杨树浦发电厂旁,杨树浦路2866号的“国棉十七厂”,已然华丽转身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国棉十七厂”前生是日本人在1921年兴建的裕丰纱厂,工厂厂房以锯齿形为主,少量是木柱木屋架结构,大量是钢柱墩钢屋架,外立面红砖清水墙。1935年,作家夏衍从居住的泰兴路,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步行数十公里,混迹于纱厂众多上班的苦力中,历时数月,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包身工》。彼时的中国,正慢慢走完了古老的农业社会之途,蹒步向工业时代。杨树浦路确实曾为上海带来显赫一时的经济地位。数据显示,到上海解放前夕,杨树浦路区域内有企业近800家,职工8万人,工业生产总值67980万元。但这条马路也是一代上海人集体记忆中最深刻,最复杂的部分。历史的伤痕是陈年的风湿,刮风下雨都会痛。

阅读街区|杨浦滨江暮色璀璨

站在杨浦滨江向黄浦江对岸望去,是一幢幢明亮挺拔的高楼。徜徉在杨树浦路上,沿江老工业建筑群连绵不绝,静静伫立。如今的浦江两岸暮色璀璨,一派银花齐吐的壮观景象。西方人相信天堂和地狱是上帝造出来,而走在杨浦滨江的上海人始终坚信,天堂是老百姓自己创造出来的。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图文|金晶 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