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往往陷入一种误区,这就是把“心灵鸡汤”中或者影视中的爱情搬到现实中来,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等到自己在爱情的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知道那些“爱情”标准都是不可信的,但是自己已经失去了最佳的爱情机遇,自己已经成为了“剩男剩女”。

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有一位网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接受对方的不好,才能获得爱情。苛责对方往往是苛责自己,接纳对方也是接纳自己!“爱你的人永远有时间”、“认真你就输了”,没有独立的思考,把这些毒鸡汤类“爱情观”奉为真理,没有系统、正确的爱情观,最终害人害己。

爱情是两个人的对彼此的付出,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在要求对方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实质上付出了什么,是苛求于“被爱”还是“去爱”。爱情不是“我信赖你才会把我的坏脾气都给你”或“因为爱你我愿意卑微到尘土里”,而且“我敬爱你,所以愿意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情感自由、更懂爱情、更值得被爱的人”。

对于你的未来、感情的未来,一个引领你进步的人,比一个宠你的人,更加重要。爱对方,就至少做到把对方的情绪、感受放在和自己的情绪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多数人,没有爱情,不懂爱的本质,缺乏“爱一个人”以及“持续爱一个人”的能力,也缺乏能被爱的品性,不能认清自己,却往往把爱自己假装成爱对方。

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认清自己,包括认清自己想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是认可?是安全感?是信任?而自己是不是因为常常因为没意识到这些,而对对方无意识却未满足你需求的行为而“莫名其妙”生气不满?认清你缺乏什么,包括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并找出原因,比如生长环境、童年、原生家庭里,未愈合的伤痛转换成潜意识的应激等,不至于把不安和伤痛都归咎于对方。

自身人格、生活独立自主的人,拥有稳定品性及自我认知的人,才具备拥有良好感情的基础。

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方不爱我/对方不在乎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发现对方的错而不愿反省自己。是自身情绪不稳定、缺乏稳定情绪的内在机制还是对方造成的不稳定?自己的要求不合理还是对方的行为不合理?自身缺乏安全感还是对方给不了安全感?自身敏感多疑还是对方不可靠?我是在努力还是以努力为借口在索取?

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对对方做的一件事,根本原因及想要的结果,都是更加为自己,那你就是更爱自己,在以爱的名义践行自私,为爱做的事就应该真正益于他(她)。缺乏自我的反省,缺乏内在问题的清晰认知,没有品性的提升,就会在一段段感情里重蹈覆辙。自我改变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自我提升能让对方更欣赏你,而不是为了换取对方的爱。

我爱你。是“我”、“爱”、“你”三个部分组成的。是认清

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自我、明白真爱的内涵、真正了解对方的优缺并能坦然接受后,才能认真说出的话。“分开不是因为不够好,而是因为满足不了不同阶段的需求”,这不是爱,这是交换和索取。

“谈恋爱后我变得不自信,不开心,情绪暴躁,找不到在一起的意义,我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是因为对方造成你这样,还是你品性上的不足暴露在亲密关系里而归咎于对方?自己没有处理好亲密关系的能力?对方的确不爱你,对方品性上有大缺陷,三观无法契合,那么当分则分。但在怪罪ta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思考自己当初的眼光和判断力欠缺在哪。

先懂得爱自己,才值得被爱。懂得珍惜自己,才懂得珍惜他人。

“我追求的是爱情,感觉情感变淡了,所以要分开”。抱歉,可能你追求的只是激情,你对ta也可能不是爱情。斯坦伯格认为完美的爱情,要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但爱情往往不仅仅是如此,爱情也会有起伏,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表现。

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通过试探、控制、考验(包括吵架、拉黑等)来满足缺失的安全感(试探的本身就是在告诉对方:我并不够信任你),就像往玻璃上施压,总有一天玻璃会破碎。对方能给予你安全感,但安全感更加源于你自己,望深思。要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你乐意的方式爱对方(需要你去发现,也需要对方会主动表达)。不然往往出发点是对的,方式错了,往往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感情不是捆绑,不是一味“对他(她)好”,而是相互吸引,你的形象、涵养、性格、能力,才是吸引对方的核心,相对契合,相互成就。不要试图“改变对方”。爱情不是去寻找完美的另一半,而是用欣赏的目光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你的品性,你的三观,你的学识,你的眼光,决定了你能吸引到/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另一半,而ta和你组建的家庭,就基本是你的一辈子。你不应把全身心放于情情爱爱,但应重视珍惜感情。

不要把心灵鸡汤描述的的爱情,当做你选择爱人的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