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的調查下,我也成了百萬富翁

人行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對3萬餘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調查。調查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佈分化明顯;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央媽的調查下,我也成了百萬富翁

看到沒有平均317.9萬,這可不是個小數字,網友些都直呼,又拖祖國的後腿了。

人行沒有公佈其選樣標準,但我個人覺得這個選樣肯定是排除了建築工地和年輕人集中的新城區、高新區和工業園區的,如果都在老城區調查,結果應該就會是這樣。

住房佔七成,如果只有一套住房,那麼住房的價值就在220萬左右,那麼這必須是省會城市甚至新一線的省會城市以上的大城市。那麼除掉這個房產,另外的100萬中,約有60萬的金融資產,可能40萬左右就是汽車之類的大件了。就憑我們大家的感受,這樣的城市居民家庭在省會城市中應該還是要算中等偏上的家庭的。

但仔細一算,這樣的家庭其實生活也不併不是很寬裕的,原因是除掉必須住的房子和出行的汽車等,就餘60萬左右的金融資產,這個應付子女上學和一般的重大疾病還是可以的,但如果子女成年要支持他(她)們再添新房,可能就是杯水車薪了。

我們再看統計局的調查:201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如果按此計算,以平均年增長5%左右倒數,30年也僅能積累起66萬的財富。


央媽的調查下,我也成了百萬富翁

66萬和320萬比較,差距還是挺大的。原因在哪裡?主要應該是住房升值導致賬面財富增加,也就是說15年前如果3000元/平在成都三環等地買的房,120平的房價當時花了36萬,現在差不多2萬/平,價值240萬。

比如我差不多就這樣被財富增值了,但僅有的一套房還得住,而且還越來越舊。這個增值對我個人來說只能在和沒買房的同事比較的時候略感到慶幸買得早,對生活質量提高卻無任何幫助。

守著數百萬財富,騎著單車去上班。不是我們環保和低調,是數百萬資產壓根就好像和我們無關。


央媽的調查下,我也成了百萬富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