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仅是“诗仙”“酒仙”,还称赞过一种“仙茶”


李白不仅是“诗仙”“酒仙”,还称赞过一种“仙茶”

茶是我每天都要饮的,但对茶的研究并不多,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茶真的是神农发现的吗》,是我写的第一篇有关茶的文章。也引发了我的一个研究和写作点,决定写一些茶的文章,算是与茶友们相互沟通的媒介吧,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凡事总有一个切入点,茶也不例外,它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想从茶诗入手,开启一段茶文化的研究和茶文章的写作。

从神农氏发现茶以来,一直是作为药来使用的,也就是解毒、提神等,那时的茶还没有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也还未与诗歌和艺术发生关系。

诗因茶更添雅淡,茶因诗流传广远。茶最早与诗的结合,要追溯到《诗经·邶风·古风》,其中有一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就是指茶。诗与茶的完美结合要到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陆羽《茶经》问世,对茶的采制、取水、取薪、茶具、烹饮都有了详细的说明,也使茶真正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陆羽提倡的细煎慢饮法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欢迎。

据统计,唐代约有茶诗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计约有茶诗超过2000首。这些茶诗以优美的文字、雅致的意趣,表达了中国茶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茶的喜爱、对人生的挚爱,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今天开始,我计划从中选出30位诗人每人一首诗,分析一下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共同感受茶诗的雅韵,让喝茶的生活更有诗意。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当然非李白莫属,他既是“诗仙”又是“酒仙”,现存诗1050首中,与酒有关的170首,我们非常熟悉的有《将进酒》《月下独酌》《山中对酌》等,但他写茶的诗却有且只有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在诗前,李白还写了很长的一段序言,全文如下:“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长之教授就写过一本专著叫《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讲了李白求仙求道的一生。李白作为一名虔诚的道教徒,既被人称作“仙”,比如“诗仙”“酒仙”,也喜欢用仙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比如这里说的“仙人掌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仙人掌”,而是有一个与李白有关的典故。

当时,李白住在金陵,他的侄子李英,也就是诗的题目中提到的僧中孚,从荆州玉泉寺来金陵看他,主要是请教诗的,作为见面礼给他带了点茶,也没说叫什么名字,只是说,在玉泉寺附近有个乳泉洞窟,边上有一些茶树,枝叶如碧玉。寺里有位老和尚常用它来冲水喝,八十多岁了,面如桃花。李白一听很高兴,接过茶叶一看,它们像人的手掌一样,就给茶叶起了名字叫“仙人掌茶”,并写了这首诗,让后人知道“仙人掌茶”这个名字,是我李白和僧人中孚最先这么叫的。

我没有喝过这种茶,不能评价它的品质到底如何,不知会不会如李白所说,喝了以后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但从李白一贯的作风来看,他是不会像我们现在一些代言人一样,只要给钱就说好的,更何况当时也没人给他钱让他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