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落幕的传唱在嘶吼,流行的节奏在震荡,网络冷落过谁?

走过春夏走过秋冬,那些熟悉的歌曲悄然淡去,那些记忆深刻的娱乐节目凉亭冷落,难免心生感叹!娱乐和时尚,似乎形影不离,凡缺一者相扶,缠落下了时代的烙印,留下了一段回忆的土丝残豆,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也许慢慢走进了年长之人的生活,那些他们怀念追忆的生活方式,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在重演,被视为经典的娱乐方式,也是唯一让他们感到无比年轻、富有激情的旋律。

每每走进微信群里,总会见到各种山歌声音刷频朋友圈,那哥呀妹呀的音调!若不了解真相的人,便会以为这对歌的两人关系非浅,是如热恋中的男女。

l落幕的传唱在嘶吼,流行的节奏在震荡,网络冷落过谁?

他们嗨得如痴如醉,唱得天花乱坠,信口而来的编文咬字,像极了打油诗,却又添了几分轻浮的挑逗之味,男如求偶尽解数,女却万般不设防,密之于语,品而赤裸无味,犹如千般修饰难言,只道爱字千篇,笑笑奉陪作罢。

记得儿时,每逢市集,便有一席之地,搭台对歌,青年男女,对面而唱,那些麻麻的歌词大抵忘却了,只是记得,每一段了,会引来台下笑声一片,议论声不断。

若有情投意合者,便会留下一句下回分解之词,待又市集时,相见歌台再展吼。

那时的村庄农田,绿树山林,在夏天时节便已热了,庄稼一片深绿正茂,对于牛儿、马儿之家禽,可不能放到山上,怕毁了庄稼,只能关在圈里,人得早早起来,上山割草回来喂牛。

也就是夏日初晨至午,山间总会传出嘹亮的对歌之声,唱到动人处,便忘记了割草之事,回家难免受一番责骂。

那时的山歌在乡间很流行,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哼上几句,大家累了,坐在一起,便说出的撩妹技巧,非会山歌不可,甚至有的将其当作男神的标配,随口而出,是为造化不浅。

但山歌也有一个规定,就是在家不能唱,想那些词儿,粗鲁擦边的有不上,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合适唱山歌,只能在山野中,才能尽情挥洒歌喉,一展苦闷之情。

l落幕的传唱在嘶吼,流行的节奏在震荡,网络冷落过谁?

然后时过境迁,当音影制品出现在在农村的时候,流行音乐走进了农村,那种没有配乐,没有太多韵律的山歌,慢慢退出了年轻人的世界。

而有些人,一直在努力,想将山歌带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却总是遭受冷遇,不受待见,这其中的原因,还是歌词的粗糙,韵律的平常,有点固态化,公式化,有点像是套公式,更是随意随性的唱来,逗乐一笑,难以让人接受。

不过它却有一点市场,在乡村,几乎每一个家庭里,都会收藏一些山歌光碟和剧作,用山歌的形式去讲故事,去表达愤怒。

有时看着那些光碟的剧照,着实吓人得紧,人物停在杀马特,情节停在约会三婆八妹,然后伦理乱场,分不清那主次关系,只是那滑稽的表演下,却深得老一辈欢心,真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事坏,就怕不够坏。

这回好了,光碟淡去,网络微信群,又是一场争战,那刷屏的节奏,恨不得从早到晚,从高音刺耳到沙哑,嗨得无法无天。

l落幕的传唱在嘶吼,流行的节奏在震荡,网络冷落过谁?

很多次想删去,又或许屏蔽掉,却被责问得哑口无言,说是唯一的娱乐方式都不能接受,谈什么关注点赞呀?

哎!就那声音,听到都恐怖,谁敢点赞说好啊!真是数岁大了,脾气更大,学会了要赞要评要好话。

隔阂的两代人,理由都充分,有时看着那尴尬的抖音,有种不寒而栗感觉,俺到底招谁惹谁了啊!你们就不能歇歇?

l落幕的传唱在嘶吼,流行的节奏在震荡,网络冷落过谁?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侵泡在流行音乐中成长,对于那些民歌调,就显得厌恶,不懂得其中的美了吧!如果他们在找回青年时光时,也能很好的传承下去,也算万幸,作为才疏学浅的我可不敢作评,说好说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