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告別忙、茫、盲,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許多的電話在響,許多的事要備忘……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盲盲盲盲盲盲,盲得已經沒有主張,盲得已經失去方向……”

這是一首叫做《忙與盲》的流行歌曲的歌詞,它真實地唱出了很多現代人的處境。

曾經一度,我也如很多現代都市人一樣在生活的塵煙中盲目地忙碌和迷茫,直到遇見了林清玄的《心有歡喜過生活》。

林清玄:告別忙、茫、盲,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清雅的文字和禪意的插圖,引領著我與其一起重探生活原味,啟發心靈的敏銳。在這本書中,我學會了在繁忙的生活中,以清靜心看世界,歡喜心過生活……

歡喜心是什麼?

01 歡喜心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作為中國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擁有175部著作的林清玄自身的事蹟就是一部令千萬人追捧的奮鬥史,然,他並沒有在他的文中慷慨激昂地大講如何勵志,反而,在字裡行間寫滿了觀照,寫滿了覺醒。


林清玄:告別忙、茫、盲,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他以最清雅、平和的文字,循循善誘地向我們解釋著,人,當以高者、遠者、大者、智者為目標,以高高山頭立、深深海底行來磨礪、覺悟,澄心靜慮,完美人格,超越自我……

林清玄出身貧寒,於家中排行12,三年級時立志成為作家。

為了理想,小學時,他每天要求自己寫作500字,中學時每天寫作1000字,大學時每天寫作2000字,大學畢業至現在,堅持每天寫作3000字。

寫作過程中,他做過碼頭工作,擺過地攤,在洗衣店燙過衣服,甚至還殺過豬,殺完豬,洗完手,繼續寫作。 “在人生的最底層也不要放棄飛翔的夢想。”他如是說。

成名後的他曾在某雜誌 “四十歲以下的成功人士” 評選中排行第一,排在他後面的人是馬英九。

然而風頭無兩的他,為了尋求思想的更高境界,在某一天卻毅然辭掉工作,開始為期三年的閉關清修,通過清修,進一步對內心觀照,求索對生命的覺悟。

正是因為有了這段時期的清修與求索,才會有後來影響無數人的“身心安頓系列”和“菩提系列”叢書。

02 歡喜心是“身心安頓,煩惱安息”

“生命已經夠苦了,如果我們把幾十年的不如意事綜合起來,一定會使我們舉步維艱。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

如何身心安頓,煩惱平息?

“安”在佛教裡有幾種特質,第一是內住,往內觀照,往內住的特質。第二是安住,就是不動搖、不散亂。第三是調順,調理得非常通暢。第四是寂靜,很安靜。第五是專注,非常專注。第六是任運,自在的意思,隨你所要的去運轉。

所謂的安頓就是要常常去觀照、思考自己的內心。

林清玄:告別忙、茫、盲,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什麼叫安心?第一是至誠心,非常誠摯的心;第二是深心,非常深切的心;第三是迴向心,就是回小向大,心念常向著淨土。

“頓”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停頓,暫時停下來,放下、放鬆。第二個意思是立刻,就是頓時,所以將一個人的開悟叫頓。什麼是頓悟?就是躺下來睡覺,聽到鬧鐘響,爬起來,這就是頓悟。

林清玄這樣說:“打開生命的繩結,最好的方法是把時間與空間等同對待,使從容與效率一樣重要,使每一記得都變得豐盈而有價值。

“一個人一定要下決心砍除生活上繁複的雜枝,才會長出好的智慧芽苗。”

他在《一心一境》中寫到:“活在苦中,活在樂裡;活在盛放,也活在凋謝;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

宗演禪師的三個座右銘是:第一個,活在這個世界的人應該“心熱如火,眼冷似灰”。心裡充滿了熱情,可是眼睛卻像火的灰燼,那麼冷靜地觀照這個世界。

第二個,“在人群裡要有獨處的心,在獨處時要有人群的懷抱。”獨處的心就是非常清明,不被人群所轉動,在獨處時常想到,這個世界有很多苦難的人、苦難的場景,我們若無法解脫,這個世界就沒有終究的解脫。

第三個,“睡覺時好像死去,就好像太陽落下山谷,醒來時立刻躍起,就像朝陽衝出山谷。”意思是該放下的放下,該提起的提起。

03 歡喜心是“心若香銘,靜聽花開”

柏拉圖寫過一首兩行的短詩:

你看著星星嗎,我的星星?

我原為天空,以得無數的眼睛看你。

作家可以用美好的文字寫星星,寫人生,然,我們終究不是天空,亦不能是那永恆的星星。只有看著消逝的星星感傷。

在歲月無情地流逝,在世事的繁華與喧囂中,堅持心所想要的求索過程是孤獨的,所以要鼓舞自己的熱情,要堅持自己的意志,要懷抱自己的理想。

就像《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中說的“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心所要的,不是足夠多,是足夠歡喜。

林清玄:告別忙、茫、盲,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那麼,歡喜心到底是什麼?

歡喜心是敢於超越自我,雖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忘想飛的心,不忘飛翔的姿勢。

歡喜心是坦然承擔此刻,生活不在別處,當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飽滿、有力量,自己亦是風景。

歡喜心是懂得轉化苦樂,人生的境遇不可捉摸,心智卻可以扭轉,心有正念,一切歡喜。

歡喜心是積極融入外境,保持著對世界新鮮而有希望的心情,時時發射和接受幸福的信號。

歸根結底,歡喜心是一種自我感知,一種生存韌性,使我們能享受好的生活,也能承受壞的際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