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摇号!是最公平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还能怎样做?


汽车摇号!是最公平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还能怎样做?

此图取自网络

一提起摇号,大家五味杂陈,怨声四起。

说实话,自从汽车限购以后,北上广的蓝天变多了。但是我们买车变得更加艰难了。

“我是广州的,天天看着外地人开着广州牌照的车啊,在我这晃悠来晃悠去,可是我这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呀,没有车开。我这个心里难受呀!”

“北京人,摇号8年了,家里人都帮着摇也没摇上一个。今天把一个人放到了电车指标上。至少有个盼头!抓紧落实家庭摇号制吧!”

“我们一家仨人一直在摇号,一直都没有中。说没有车的家庭会优先,只是说说吗?”

“身为天津无车市民摇号摇不到、想买车买不到,心中的苦闷跟谁说!”

池子太大,中签率太低。很多人摇号多年未果,便心生“怨念”:这池子里的人太杂了!有人全家总动员,有人单枪匹马斗,摇号是否公平合理,不少人开始怀疑。

“北京车牌指标应该给真正需要的家庭!”。

上海呢,从94年就开始拍卖指标,到现在一个牌照,就那么一个小铁皮,8万块,看着也是公平,但是对谁公平?对少数有钱人的公平。

再说天津,从13年12月份开始宣布限购,2014年2月份,135,000人参加摇号,中签率是1/33,也就是说33个人抢一个牌照。2014年3月份,就上升到了206,000人参加摇号,中签率是1/53,变成了53个人抢一个牌照,仅仅一个月呀!

到2014年6月,突破了30万人,

到2014年12月,突破43万人。

到2015年2月,达到了52万人。

到2015年7月,突破60万人。

大家会问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天津怎么一下子那么多人都来抢?真有那么多刚需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其实这也是个简单的道理,着急用车的不用说,他肯定着急摇号了。可买可不买的人呢?即便那些不想买车的人,他也想要车呀。因为摇号随机性太强了,也许你摇上三月半年也未必能摇上,当然,如果你运气好可能明天就摇上。不过这都是小概率事件。

因为大家的心里都明白,现在你不能想用车的时候去买车了。所以大家只能就是我用不用都得先摇着先占着。因为当我想用的时候,不一定马上就能有呀。

也正是这种摇号的机制,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全民都摇号,用不用的都摇号。它的副作用也就产生了,想用的买不到。不想用的,却买到了。因为不是刚需用车,也就产生了大量僵尸车,甚至还有车牌的租赁、私下买卖的问题产生。

现在,全国有几个城市实行汽车限购,分别是:

1994年开始的上海市,不过上海市它不实行汽车摇号,他采取拍卖制,也就是竞拍,换句话说就是谁钱多就是谁的。

2010年的北京市,他采取的方法跟上海是完全不一样,他采取的是摇号制,也就是全民拼运气,也许是北京的有钱人太多了,如果真是竞拍恐怕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有买车的可能了。只能采取摇号。

2011年的贵阳市,采取分无偿摇号和普通牌号但区域限行两种。

2012年的广州市,他采取的是摇号与竞拍相结合的方式。

2013年的石家庄市,他采取的是家庭限购第3辆车,或者说他这个不算,正经意义上的限购。

2013年的天津市,他采取的是摇号与竞拍相结合的方式。

2014年的杭州市,他采取的也是摇号与竞拍相结合的方式。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较早的上海和北京以外,后面的广州,天津,杭州都采取的是摇号与竞拍相结合的方式,说明各个政府都在探索争取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解决汽车限购的问题。

不过在这里说一下,石家庄市的摇号政策是最人性化的。

咱们前面说了太多摇号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摇号?

是因为汽车要限购。为什么汽车要限购?

是因为我们的城市汽车太多。

难道说我们的城市汽车太多不好吗?

汽车多当然好,是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是,汽车多了,路上交通变得堵塞,城市的空气变得糟糕了。

政府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汽车限购、上牌摇号的政策出台了。


汽车摇号!是最公平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还能怎样做?

此图取自网络

说实话,看着每天上下班时间的汽车拥堵,望不到头的汽车长龙。除了一声“哎”还能怎样。

智慧的人民大众,把交通拥堵总结出了段子。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把交通拥堵做了精准的刻画。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相比2018年增长了8.83%。其中,私家车保有量占比接近80%,约为2.07亿辆。从2015年开始到2019年平均每年增长1966万辆。

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一百万台的城市有66个,超过200万台的城市有30个。北京、重庆、成都、苏州、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东莞、天津这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均超过300万辆。北京和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均超过50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截止到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2018年-2019年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2019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达到2943万人,截止到2019年,全国汽车驾驶人已经达到3.97亿。


汽车摇号!是最公平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还能怎样做?

此图取自网络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尾气排放,这也是现在世界各国避不开的。

汽车排放的主要是一氧化碳,其放的污染物占据大气污染总量的6成以上。现在政府通过限制汽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做到降低空污。

据了解,现在部分国产品牌轿车已经具备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条件。但是,专家也指出,目前能够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只是排放方面相比欧Ⅱ有所改进。对于国标Ⅲ号,由于这些车辆出厂之前没有安装OBD系统,因此尚不能称在完全意义上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同时,OBD系统也不能在车辆出厂之后经过改造加上,因此即使现在购买那些已经具备达到欧Ⅲ排放标准条件的车辆,今后也不会视同已经符合我国新排放标准。

咱们看看国外对交通拥堵和汽车排放是怎样做的?

在外国一些发达国家,真的沟通拥堵的问题,他们会对会对汽车产生的拥堵做有效的限行。现行主要分为两方面:

1对规定区域进行收费限行。也就是说你的车开到规定的区域里要收费。

2对规定区域在时间上收费限行。也就是说你的车开到规定区域分不同时段进行不同的收费。

但在国外没有汽车限购一说,国外只有有限的限行。

其实与此对应的,我们国内也有相应的措施。比如在一些城市实行的限号行驶。

以天津为例:天津限号规定: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7时至19时,本市及外埠牌照机动车在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实施按车牌尾号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机动车号牌尾号分别为4和9、5和0、1和6、2和7、3和8;自百2016年1月10日至2016年4月9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机动车号牌尾号分别为3和8、4和9、5和0、1和6、2和7。

下面咱再来说说,国外针对尾气排放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严苛的汽车排放标准,莫过于美国和欧洲了。从2020年开始,包括中国在内各国都将执行更加严苛的车辆排放法规。但与欧美相比,中国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以美国目前正在分阶段实施的EPA Tier3排放标准为例,其规定NOx排放大约为0.02g/mile(参考EPA Tier2),即12.4mg/km,而中国轻型汽车国六b的排放限值为50mg/km,相当于需要在国六限值基础上大幅降低75%,才能达到美国3阶段的排放水平。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也是严重的问题。只是他们采取的方法和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不太一样。简单的说就是他们采取的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我们采取的是一刀切的一揽子计划,把几个问题混在一起来解决,看似好像是从根上解决问题实际上不然。

当然,我们可能力所不能及,可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能采取现在的缓解方法,我们相信国家也能看到问题本质的存在,而且也会尽快的解决。

贡献拥堵和污染最多的是最先购牌的人,可现行的汽车限购政策手段惩罚的却是即将购牌的人。这本身是不是有些极其不公平呀。但在国内环境下,这可能是达到限制车辆数量目的,执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了。体会下这里“国内环境”指代的立法环境和行政环境,还有民众对既得利益群体的态度。

其实说心里话,汽车限购而采取的摇号和拍卖都不是好的解决方法,也许在眼下阶段,我们也只能采取这个无奈的办法,不过我们是不是能够把这个不好的方法,无奈的方法做得更细致一些呢?我们说还是可以的。

如果说摇号是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不可替代的办法。但是我们能不能在摇号的这个大的前提下。做一些小小的修正呢?

现在的摇号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摇号这样妥吗?我们是不是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摇号呢?在网上以家庭为单位摇号,是广大网友的呼声。

的确,在我们的身边,你会发现有的家庭有了一辆车,又一辆车,甚至有的还有了第3辆车,而你呢?一辆车都没有,可是你又是那么的需要用车,你的家里人与你的朋友的家里人,人数上差不了很多为什么他可以摇到两辆车?而你却没有。因为你只有一个驾驶证,而朋友家里头几乎人人都有驾驶证。正是这种规定,在客观上并不公平。

以家庭摇号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办法。有的朋友说怎么样才叫家庭,这个不好调查,不好统计。我们可以以户口本为单位。也就是说一个户口本视为一个家庭。

每户给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不限时购买,你可以随时购买永久有效。以天津为例,现行的摇号政策是当你摇到了指标以后,6个月内必须买车,如果不买指标作废。并且你在两年内不能参加摇号。正是因为这个规定才造成了现在有牌照的租赁和私下的买卖,以及大量的僵尸车。

如果每户都有一个牌照,可以不限时购买。那么持有指标的家庭,他在不需要的时候,他就可以不买车,客观上减少了车辆的增加。如果他是刚需,他可以马上就去买车,解决了至少每户都可以有车用的需求,做到了客观上的相对公平。

还有一点我们大家必须认识到,现在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是谁造成的?是已经有车的人造成的,还是正在想买车的人造成的?如果这一点我们清楚了,我们相信政府就能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法。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