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对于艺术研究而言,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潜入艺术生命的最深层去探寻其文化的底蕴,而不能只停留于艺术的表层作技术性的探讨

”。一每一种艺术都有与其相配的美学理论与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每一种美学理论只有针对某些特定形态的艺术时候才能显示其真理性与合理性。在美学领域,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无绝对的真理,特定的美学具有特定的审美意识与文化内涵。这是毋庸置疑的。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的平民艺术,它被誉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它比较直接地表现出了江户民间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如浴女、歌舞伎、美人、游女、妓女、侠士、浪人、红楼、花街和风景等。在日本的艺术史上,它第一次赤裸裸地表现了人们追求官能主义和享乐主义。在表现生活的真实时,也背负着“负面”的情绪,让人突生“冷漠”之嫌。这些是浮世绘的特质,分析其与日本或其他民族艺术形式之不同,得从其内在的审美意识与文化内涵着手。

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从真正意义上说,浮世绘的出现是日本美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从贵族绘画向民间绘画转化的标志。从浮世绘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平民阶层的气质与趣味,也可以了解江户的地域性特色与时代性。浮世绘是以江户动荡的社会万象为题材,生动地描绘普通人性,是表现平民化的生命欲求以及个人意识。在幕府政府严厉统治下,江户市民的表现欲望和欣赏需求只能以浮世绘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来传达。这是江户市民平民文化选择的结果。浮世绘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心理,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心态与行为。浮世绘画师是江户平民阶层的代言人,他们促使版画的发展并且将版画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独特而具有传媒性质的绘画。它们既不受样式传承的限制,也不受个人喜好的影响,真实地反映现实与人们的生活,以至于浮世绘可以鲜活地呈现江户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思想状态。因此,通过对浮世绘的研究,我们可以解读江户时期平民阶层的独特文化心理,可以了解他们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参照方式,还可以体会到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一、“武士道”精神

日本是一个极为崇尚“道”的国度‚信仰方面有“神道”,修身养性则有“茶道”、“花道”,而普罗大众所熟知的“武士道”,则是关乎个人修养和行动准则的道法。如同樱花是日本的象征一样,“武士道”也是日本本国所特有的“国道”。

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时期,后经江户时代吸收佛家及儒家的思想而逐渐形成。起初,“武士道”是仅仅局限于信义、名誉、忠诚、廉耻及尚武等思想范畴。但是,作为封建幕府时代的政治产物,佛家及儒家的一些理念已不能满足“武士道”的“官方”需求,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神道教。日本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无论是非”,因而导致武士在人格发展上极其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就如美国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民族性格的精辟归纳概括所言“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默武而又爱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顺服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武士道”扎根于日本传统的泥土之中,不仅是武士阶级的专属,也是与江户百姓密切不可分的。首先,受武士道的影响,人们崇拜英雄人物,热衷于生死殊搏场面的欣赏,江户时期的浮世绘出现了武士绘这一绘画题材类型,武士道的精神也贯彻在武士绘的绘画中。其次,武士道中的生死美学也影响着江户浮世绘的版画,成为日本浮世绘特别的绚丽之彩。

二、“物哀美”的意识

“物哀”这一词在日本哲学中是指由外物引发人们内心的感动‚而产生优美、哀愁而深沉的情感体验。“物哀”在《日本国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一种由事物而引发的内心感动,是一种悲愁而低沉的情绪与情感,而不同于“雅美”、“有趣”等华彩的、理想化的情趣是理念化了的情感之“哀”与外在之“物”相契合而成的情趣世界由人生百态和自然触发、引生的关于纤细、优美、哀愁的理念。从古时候起,“哀”便深深影响了日本文学,其内涵也在不断推移的历史中丰富与发展,最终形成了日本艺术美的特殊形态——“物哀”。

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物哀美”是一种靠感觉的美,它不能用理性和理智来判断,必须要用心和直觉来体会。“物哀”不只包括悲伤、悲惨、悲哀等解释,它也含有同情、壮美、哀怜与感动的意思。“物哀”的悲哀感情,是一种经过艺术锤炼而升华了的独特美感,并不是由于外界自然的压抑而毫无抵抗力所表现出的悲哀。因而“物哀”规定了日本艺术的自律性和主体性,是一种纯粹的美的意识。

“物哀”这一日本艺术美的基本特性,是日本民族共有的审美意识,是日本人追求的艺术趣味,成为了日本大众化审美的根基。不仅平安时代的日本古文学受其支配,后世日本人的人生观与文化观也深受其影响,特别是浮世绘版画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物哀”这一潜在的精神美学。特别是美人绘中流露的淡淡悲伤,风景绘画面中幽玄、寂静之感,及流露的乡愁之情。

三、强烈的“生”之意识

“生”是浮世绘的本质精神,是江户时期独特的审美意识。这个“生”是具有独特深刻精神内涵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生命”、“生活”与“生存”,而是既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又有幽默华丽的含义,以江户时代平民阶层为对象、表现“人”的艺术,是具有宽泛且深刻的内涵的市民文化概念。日本人文学家九鬼周造在其所著的《“生”的构造》一书中曾指出,“生”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媚态”、“意气”与“超脱”。“媚态”是“生”的基础结构,是指女性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味。“意气”是对江户文化道德思想的反映,即江户时期平民百姓的基本精神面貌。“超脱”在日语中是“谛”,意思是在认知了命运后而产生的洒脱。因此,“生”与具有文化特征的理想主义的道德观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以对权威的无视的表现特征而成为精神存在,影响深远,它也从整体上支配了江户时期平民的个人品格形成。

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浮世绘是存在了两百余年的绘画,它存在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将生活历程对象化、客体化的艺术。浮世绘中所表现的平民阶层中“生”的审美意识,和以往的贵族和武士文化相比,更广泛且更具深刻的内涵。歌舞伎明星和吉原美人构成的风流世界,对于平民阶层来说既是“生”之美的具体化客体,也是浮世绘的题材来源,是平民阶层获得了足够的文化消费能力后而表现出来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浮世绘创造了平民社会的历史。江户百姓在经历了长年战乱后,尽情享受了“生”的愉悦,从而迸发出无限的能量推进了社会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正是在对“生”的无限感悟体验中所产生的价值实体。

四、崇尚自然的倾向

自然观是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在观念上深受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自然在日本神话一中是作为神而被崇拜,日本人视自然与神为一体。他们以为山川树木等皆有灵性,是神的化身。所以,日本人的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是对自然、四季、花草的变化感触极其敏锐,并且富有纤细而多彩的感受。

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日本人称在大自然中所孕育的艺术与精神为“自然思维”或“自然感悟”。在这一精神之上,日本民族孕育了崇尚自然、爱戴自然的深沉文化心理,并以此为基础,造就了与自然亲近、接触、交流的思维特点,他们认为自然是具有灵性的。对自然的感悟,是日本人内省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日本艺术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近的,而不是敬畏和恐惧。所以,我们便说‘旧本美术的内在动力是生命解放的幸福感以及由里及表的感情传达,生命感被压制的无机意向不存在日本人的灵魂中”。

“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日本民族喜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日本美术的形成与其对自然的情感也有直接的关系。大自然影响着人的感情,而人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是相互的,是可以彼此融合的。因此,受大自然的影响,日本美术的造型是流动的,并且富有植物的曲线的有机形态。

在日本审美观点中,各种事物的不同属性是无法清晰辨别的,日本民族视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灵性和生命的。在他们眼中,自然万物与人类都是平等且融为一体,较之于任何客体,都不存在更优秀或更高一等之说。人与自然可以互动,人可以从山少、森林那接收来自自然界的信息,而自然界也会感应到人的意念。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主观的能动作用下,人与自然界的交流就异常的广泛且丰富。而对于江户市民来说,最能体现他们与自然的亲近的描绘便是浮世绘的风景画和花鸟画,他们表达了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观。无论是歌川广重温存浓厚的山水还是葛饰北斋对山水的激情写实,都呈现出大自然博大的情怀。

打开这本“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总结

浮世绘是个表达平民的欲念以及描绘江户市民真实的现世生活的绘画,虽然它的表现空间是很有限的,可是却也有着让人惊叹瞩目的完整性。在整整两个多世纪里,它以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形式来反映日本这个民族的一个特殊阶段,进而描绘社会生活的背景,甚至于对其根源的描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