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堯都區的歷史演變?

堯都區是山西省臨汾市市轄區,位於山西省南部、臨汾市中部,地處臨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過。地理座標北緯35°54′21"——36°19′48",東經111°05′07"—111°49′04",東臨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黃河、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向稱晉南重鎮,為臨汾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堯都區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區下轄10個街道、10個鎮和6個鄉,市境總面積13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大約在150萬左右。

堯都區傳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堯陶唐氏誕生、建都之地,古稱平陽。堯、舜、禹時期稱平陽,為古唐虞畿內地,屬冀州。夏商西周,平陽仍屬冀州之域。

  民國3年(1914),屬河東道。民國16年復屬省。民國26年,縣屬山西省第六專署。民國27年4月,建立臨汾縣(河東)抗日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嶽專區領導,民國34年9月更名臨汾縣民主政府。 民國37年(1948)5月,臨汾解放後,設臨汾市、臨汾縣。市屬晉綏邊區第十二專區,縣屬晉南行政區。民國38年6月22日,市、縣合併,稱臨汾縣。

  1950年1月9日,縣改屬臨汾專區。1954年9月10日屬晉南專區。1971年8月,分設臨汾市、縣,均屬臨汾地區。1983年10月,臨汾縣併入臨汾市,到1998年仍屬臨汾地區。2000年11月1日,撤銷縣級臨汾市,設立臨汾市堯都區。

  周初,唐叔虞之子燮父遷都於平陽之晉水(平水)旁,改國號為晉,平陽屬晉國。春秋時,境內有平陽、羊舍、高梁邑。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韓、趙、魏共分晉知伯地,平陽屬韓。

  秦,平陽屬河東郡。漢劉邦二年(前205)八月,漢滅西魏,平陽屬漢河東郡。新莽時縣改香平。東漢複稱平陽縣,為平陽侯國,屬司隸校尉部河東郡。魏初仍為平陽縣,屬河東郡。

  西晉永嘉三年(309)十月,劉淵定都平陽,稱漢皇帝。東晉十六國時,相繼屬前趙(漢)、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秦、後燕。東魏、北齊、北周郡縣因之通八達。

  隋開皇元年(581),改平陽郡、平陽縣為平河郡、平河縣。唐、五代、宋初為臨汾縣,屬河東道晉州。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州為府後,縣仍臨汾,隸河東路平陽府。金初屬河東南路平陽府。府、縣同置臨汾城。

元初,仍為臨汾縣,屬中書省平陽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屬平陽府,隸山西布政使司河東。

  清因明制,為山西省河東道平陽府臨汾縣。中華民國初,縣直屬省。

民國3年(1914),屬河東道。民國16年復屬省。民國26年,縣屬山西省第六專署。民國27年4月,建立臨汾縣(河東)抗日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嶽專區領導,民國34年9月更名臨汾縣民主政府。 民國37年(1948)5月,臨汾解放後,設臨汾市、臨汾縣。市屬晉綏邊區第十二專區,縣屬晉南行政區。民國38年6月22日,市、縣合併,稱臨汾縣。

1950年1月9日,縣改屬臨汾專區。1954年9月10日屬晉南專區。1971年8月,分設臨汾市、縣,均屬臨汾地區。1983年10月,臨汾縣併入臨汾市,到1998年仍屬臨汾地區。2000年11月1日,撤銷縣級臨汾市,設立臨汾市堯都區。

三千年的文化看山西 五千年的文化看臨汾。

你對臨汾的歷史文化有多少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