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導語:

秦國能在最後一統天下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秦朝,

與在戰國末年商鞅變法有著脫不開的關係,正是因為商鞅多角度全方面的一系列變法,促使秦國的經濟政治水平都向著封建化過渡

作為變法的實施者和主導人商鞅,由於他的變法對秦國做出瞭如此巨大的貢獻,理論上他應該受到秦國統治者的優待,但是為何最後商鞅卻被迫逃跑?並且慘死於他定製的刑罰之下?

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

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朝政混亂,各國之間兼併戰爭不斷,整個社會處於一場大亂斗的局面之中。戰國中期,秦國在當時的實力並不強大,其他的各諸侯國如魏國和楚國都通過變法,緩解了社會矛盾,發展了封建經濟,所以他們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秦國再不加以變法,對國內的體制進行改變,那麼他最終的命運就是被他國吞併。

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圖一:商鞅像)

在經濟上,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依然處於奴隸經濟時代,所有的土地都為奴隸主所有,所以在社會上,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非常深厚,這樣落後的經濟體制必然不利於當時時代的發展,所以當時大部分的國家都在謀求改變政治經濟體制,發展封建經濟。

在思想上百家爭鳴,給當時的思想界帶來了極大的轟動,各種新興的治國理念和治國想法在各地湧現,儒學家、法學家、道學家們在各國之間遊說宣揚自己的思想,企圖讓自己的思想獲得各國統治者們的贊同,從而在全國推行。

秦孝公意欲變法受阻

當時的秦國統治者是秦孝公,他深刻認識到如果再不改變秦國落後的局面,那麼他們很快就將被其他越來越強大的國家吞併和消滅。

於是他萌生出進行改革的想法,但是改革在秦國推行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頑固派和倔貴族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大。由於改革必然要觸動這些舊貴族舊奴隸主的利益,所以想要推進變法,首先要從攻克舊貴族和舊農奴隸主著手。

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圖二:商鞅影視形象)

如何推進變法成為秦孝公當時急於克服的一個難題,正在這時一個自衛國而來的法家學者商鞅的出現給秦孝公帶來了一絲希望。商鞅向秦孝公訴說自己的思想裡面,而這些思想都與秦孝公本身的思想不謀而合。在得到秦孝公的肯定之後,商鞅為了將自己的理論變為現實,主動提出去遊說各方舊貴族和舊奴隸主。

商鞅為推動變法舌戰群臣

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於是秦孝公在朝堂上正式召開了朝會,來闡述自己想要進行變法的思想,思想一提出就遭到了很多頑固派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變法對秦國百害而無一利將會破壞民生,與自然規律和道德理念相悖。

於是商鞅在這時挺身而出,他與頑固派的舊貴族們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他提出了"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的思想。

並且他深刻且詳細的闡述了大臣們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給秦國帶來的危害,再以魏國的李悝變法和楚國的吳起變法,給魏楚兩國帶來的巨大改變作為例證,將舊貴族們說的啞口無言。通過舌戰群臣,商鞅進一步加深了秦孝公對他的信任和依賴。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商鞅變法,在政治上廢除舊時的世卿世祿制度,並以軍功授爵制度以替代。軍功授爵制,即是以軍功來論官職的大小,比如說在戰爭時割下敵軍的一個耳朵作為自己戰績的標記,在戰爭結束之後,用自己所割下的敵軍的耳朵來向統治者邀功,擁有敵軍耳朵數量越多的人,那麼他獲得的封賞也越多。

這樣兇殘且野蠻的獎賞制度,鍛鍊了秦國戰士的膽識,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有著重要的作用。

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圖三:秦軍戰士)

在刑罰上,加重了對犯罪後的懲罰力度。即使是輕微的罪行,也要受到嚴重的懲罰,並且首次提出了嚴苛的連坐之法,這些嚴酷的法度根本目的是為了規範社會秩序,加強對社會的統治,減少犯罪行為的產生。這些殘酷的立法充分體現了商鞅作為法家思想代表人的治國理念。

在經濟上商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農業是封建經濟的基礎和動力,所以為了發展封建經濟,商鞅大力打擊當時商人,鼓勵農耕,對農民提出了許多優待政策。並且將所有的奴隸主變成地主,推進舊貴族加入農業生產的環節當中。為了進一步鼓勵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他對積極墾荒的農民給予獎勵。

百家爭鳴之後,儒家的思想在當時的民間十分流行,而商鞅變法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依照法家思想的方向進行的,所以自然會在民間引起異議。為了消滅儒家思想對國民思想的影響,商鞅在思想上對當時的國民進行絕對的控制,他焚燒了大量儒家經典。

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落後的政治制度,推動秦國向封建化過渡。全新的選官制度讓下層勇士,有了發展自身才能與武力的空間,緩解了階級固化帶來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貧富分化加劇。

在經濟上推行的一系列重農抑商的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讓國家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國家糧食的產量大幅度增加,這一手段直接改變了當時下層階級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社會矛盾大大的緩解,國家的物資儲備也更加充實。

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圖四:燒燬儒家經典)

焚書的做法,雖然在當時起到了穩固國家統治,統一人民思想的作用,但是他的弊端卻是長久的。社會沒有了思想的碰撞,那麼整個國家必將死氣沉沉。

在這場燒燬大量儒家經典的事件中,許多先秦的儒家重要著作都被燒燬,對我們今天研究儒家學說,也產生了重要的消極影響,許多儒家經典就此消失,成為了中國文化史上的重大損失。

商鞅死於自己所定之法

商鞅在秦國大型推行自己的改革,而他背後唯一的靠山便是秦孝公。商鞅在變法之時已經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身處高位的他為自己樹敵許多,但是那些人們礙於秦孝公不便對商鞅出手。

當秦孝公一死,商鞅唯一的靠山便轟然倒塌。秦孝公的繼位者秦惠文王對,商鞅早已懷恨在心,所以等秦孝公一死他便以謀反之名,給商鞅安上了死罪。

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強大,也是促使商鞅慘死的間接禍首

(圖五:車裂刑)

被冤枉的商鞅不得不被迫出逃秦國,但是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整個社會都處於戒備森嚴的狀態,沒有一處可供商鞅逃生的安身之所,最終商鞅還是被秦惠文王抓回並處以了商鞅親自設計的車裂之刑,並且商鞅的家人也遭到了連坐。

結語:

商鞅的悲慘死法實在是令人嘆息,在進行變法時商鞅可能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終將會死於自己所設計的法令。雖然商鞅因為樹敵過多而慘死,但是商鞅變法對秦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正是通過商鞅變法,秦國一步步走向強大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