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LT2抑制劑——從蘋果樹上發現的降糖藥


SGLT2抑制劑——從蘋果樹上發現的降糖藥


一、藥物開發簡史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流行於20世紀之交的西方諺語清晰明瞭的告訴人們,吃水果可以保持健康。一個世紀過去了,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先見之明,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這句話的確是正確的。

早在1834年, 法國化學家蓋格(Geiger)便從蘋果樹的根皮中分離出了一種有機化合物,因為是從蘋果的根皮中分離出來所以就把它命名為根皮苷,隨後的研究發現根皮苷也還存在於蘋果樹的嫩枝和樹葉中。

然而,人類對於根皮苷的瞭解僅是皮毛,直至1887年人們才僅推測出了根皮苷的經驗式。儘管還未能搞清根皮苷的化學結構,但科學家已經知道根皮苷可以使人和動物產生糖尿。自1886年,德國化學家約瑟夫·馮梅林(Joseph Von Mering)發現根皮苷具有引起多尿、尿糖排出和體重減輕的生物活性,類似於人類自然發生的糖尿病症狀,根皮苷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實驗工具,被廣泛的應用於生理研究。

20世紀中期,科學家們不滿足於僅僅拿根皮苷做實驗的現狀,開始關注根皮苷的合成及其作用機制,眾多的科學家一直走在努力探尋的路上。終於在1942年,首次成功人工合成出了根皮苷,這一合成路徑十分經典,時至今日還被廣泛的應用於合成根皮苷及其類似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1986年科學家通過X射線衍射法,測定出了根皮苷的晶體結構,同時也明確了根皮苷的作用機制。根皮苷之所以使人產生糖尿是因為其抑制了體內糖的再吸收,這一發現進一步的促進了其可被開發成藥物的可能。 歷時將近一個世紀,人類才僅僅走完了從認識到了解根皮苷的第一步,將其進一步開發成藥品直至真正惠及人類,科學家還要經歷很多次從0到1的過程。成功沒有隨隨便便,需要前人與後人共同的努力,不斷的積累與堆砌,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正常情況下,血中的葡萄糖是身體的“能量之源”,而人體的腎臟是個極其高效的“垃圾分揀中心”,為了搞好“分類”工作,腎臟就要把可以循環利用的再次回收,葡萄糖為了物盡其用,就要儘可能地被再次回收再利用。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他們血中的葡萄糖太多了,如果使用根皮苷類似物製成的藥,減少葡萄糖的回收再利用,那麼更多的葡萄糖就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血液中的葡萄糖自然會下降,從而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如果直接使用根皮苷實現這樣的目的是再理想不過,不幸的是,根皮苷自身的性質無法實現這樣的目的。為此科學家決定改造根皮苷的結構,製備與根皮苷活性相關的衍生物。每一個新藥的誕生都飽含著千辛萬苦,因為化合物中任何一個基團的改變都是以理論為基礎,數據為準繩,只有縝密的分析,充分的研究及數據支持,才能在一個新藥的開發中具有一定把握。當然,能將一個化合物最終推向市場也少不了幸運女神的青睞。

終於,在2012年相關藥物陸續通過了審批,這類新型抗糖尿病藥物在經歷了漫長的170多年研究與發展後終於塵埃落定,為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

二、年齡最小的降糖藥

SGLT2抑制劑是目前最新的降糖藥物,我國共上市3種SGLT2抑制劑,分別是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及卡格列淨,均於2017年進入我國市場,批准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

三、具有獨特作用機制

這類藥物發揮降糖作用的機制與傳統降糖藥完全不同。SGLT2抑制劑開創了全新的降糖途徑,通過減少葡萄糖在腎臟的中吸收,從尿中直接排糖,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據統計,使用SGLT2抑制劑後,平均每天從尿中排出約80g葡萄糖,相當於少吃3碗米飯、或者少喝2罐可樂、或者多走1萬步。

四、患者可以全面獲益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尿毒症、糖尿病足等。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這類藥物可以給糖尿病患者帶來心血管和腎臟的雙重獲益。因此,最新的歐洲糖尿病指南推薦合併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首選SGLT2抑制劑。此外,“淨淨”們還可以給患者帶來全面的改善,包括體重減輕、血壓降低、血脂改善等。

五、需要注意安全監測

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藥物上市時間較短,尤其是在我國患者人群的使用經驗還比較有限,需要加強用藥的安全監測。此外,FDA也曾對這類藥物的安全性發出多次警告,提醒醫師及患者關注其泌尿系感染風險、骨折及截肢風險、急性腎損傷風險等。當然,總體來說,這類藥物的安全性良好,尤其低血糖風險較低。

#健康科普挑戰賽# #青雲助力共渡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