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隆中的主僕相知,讓劉備於亂世崛起,諸葛的“三分天下大計”提出了先佔荊、益兩州,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方可大興漢室,霸業可成。

建安十二年,面對唾手可得的荊州,劉備猶豫了,這一年,曹操領兵南下將攻打荊州,州牧劉表病死,城內群龍無首,劉琮不戰而降,當劉備抵達宛城聽聞曹軍消息時,只能匆匆撤退,漢室未興,面對虎踞中原的曹操,劉備只能避其鋒芒,而在抵達襄陽時,諸葛亮提議劉備攻打劉琮,如此一來,荊州便近在眼前如同探囊之物,然而,面對諸葛的提議,劉備說出了“吾不忍也。”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為了“仁”字,劉備放棄了諸葛提出的“立命之本”,在漢室與仁義之間,劉備選擇了後者,為了仁義,劉備在亂世攜帶數十萬民眾一路逃亡,身後是十萬民眾的亦步亦趨,背後是曹軍的窮追猛打。

兵至漢水,劉備帶十萬民眾渡江,手下提議劉備放棄這些人,抱住身家性命才能在徐徐圖之,然而,面對屬下的勸告,劉備再次拒絕,說出了千古名句“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身在亂世,身不由己,作為皇叔劉備只能以人為本,然而,在亂世中,在中山靖王劉勝後,劉皇叔也只是一個虛名,沒有所謂的宗室福利,也沒有享受過好日子,從小,劉備便在街頭販賣草鞋,生活落魄堪稱最慘“皇叔”。

恰如此,劉備卻依舊掛念漢室,渴望漢室大興,對此,在販賣草鞋之際,劉備便結實了關羽張飛,二人渴望建功立業,而劉備渴望復興漢室,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桃園三結義”就此展開,雖說劉備是大哥,但在這次結義中,基本是張飛關羽出錢出力,可見,此時的劉備究竟有多窮困潦倒。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一場黃巾起義,讓劉備成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在治理期間,劉備外御賊寇,在內樂善好施,對於百姓從來是一視同仁,就連普通百姓都可與劉備同席而坐,同簋而食,這樣的“仁”,讓劉備深得人心,當初的劉平不服劉備,便教唆刺客去暗殺劉備,然而,當刺客前來行刺之際,劉備由於毫不知情,盛情款待刺客,最終,劉備感化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刺客,最終,刺客在坦白實情後,終究離去。

對於一個刺客,劉備都能憑藉自己的仁義感化對方,可見,不管是對於熟人,還是陌生人,劉備都會一視同仁,其實,在三國中,劉備用仁義感化他人的故事也不是唯一一次,建安十三年,劉備被曹操打的拋妻棄子,劉備突出重危,而妻兒卻被曹操所包圍,在這樣的情況下,趙雲卻忽然掉頭。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當初,很多人都認為在這樣的絕境下,趙雲衝進敵軍,是為了投靠曹操,然而,面對眾人的質疑,劉備卻篤定的說出了“子龍,患難之際便隨我,不會被榮華富貴所動搖,也絕不會叛我”

果然,趙雲這次衝進敵軍不是為了叛曹,只是為了救回劉備的妻兒,這一次,趙雲在曹軍中“七進七出”,在捨生忘死之際救出阿斗,然而,糜夫人卻不想拖累趙雲,選擇了投井自殺,對此,當趙雲把阿斗放在劉備面前時,劉備也為之動容。

都說“仁君”舍小家而為大國,面對滿身是血的趙雲,劉備接過阿斗,卻猛然摔在地上,對此,劉備還義憤填膺的說出“為救你,幾乎損我一員大將”,都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的做法,讓趙雲下馬伏地,哭著謝罪。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很多人都說劉備這是為了鞏固人心,畢竟,劉備由於手臂的特殊,足夠能在眾人反應之間再把孩子接在手中,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看看劉備的崛起與生平,便不難發現,劉備這次演戲的成分不是很大,主要還是真心實意的為趙雲感到惋惜。

當初,面對近在眼前的荊州,劉備不願漢室傾軋,最終選擇放棄,帶領數十萬百姓渡江,如今,為了捨生忘死的趙雲,劉備自然也表露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正如,趙雲在衝向敵軍時,劉備篤定的說出“趙雲絕不會盼我”的話語。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桃園三結義成為三國佳話,而在關羽張飛死後,劉備卻大病一場,選擇隨兄弟二人遠去,究竟是怎樣的情分,才能讓劉備夜不能寐,從三國演義記載來看,劉備大病是由於二兄弟索命而來,從而大病一場,然而,從後世科學分析來看,世間不存在索命的說法,也就是說,劉備這次的大病,只是由於過於思念二兄弟,從而夜不能寐,口不能言。

只因一次結拜,劉備便徹底放在心上,縱觀劉備一生,也不難發現,劉備一生為他人,面對劉琮,劉備說出了“吾不忍也”,面對數萬百姓,劉備依舊不忍,面對趙雲,劉備怒摔阿斗,在劉備心中,究竟是興復漢室重要,還是“仁”重要,相對於前者,還是後者更有說服力。

劉備以“仁”度天下,趙雲願下馬謝罪,諸葛願肝腦塗地

在白帝城託孤之際,劉備拉著諸葛亮苦口婆心的說如阿斗可成,宰相輔之,若阿斗難成大器,君可自取,一番情深意切的話語,讓諸葛亮甘願肝腦塗地,由此,諸葛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年邁之際,還多次北伐中原,在出師之際,也會為劉禪寫下《出師表》來教導朝中之事。

而這一切,只因劉備的“仁義”,如果說曹操是以謀士共謀天下,而劉備則以“仁德”度天下,一正一反,兩人成為最好的對比,正如煮酒論英雄,曹操說你我才是這亂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