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本草折衷》海馬:能補元陽。
《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調此二者奈何?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道法自然,人也是從一個原點開始,由混沌未分經生長收藏、七損八益一個輪迴。按《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的取類比象法海馬是動物類最接近生長髮育原點的動物類,可以從另外的緯度把人的發育往回拉,促進推陳出新,優化每天的生長收藏,陽氣生的越多,則收藏的越足,如環無端,元氣自然越足。《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談的就是這個緯度。
《黃帝內經》唯一的方四烏一茹丸中也用到雀卵與此不謀而合。我猜測雀卵應該是已經孵化三五天的。
所以海馬是可以補原陽的。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些昆蟲比如蝴蝶為什麼可以長出一個猛禽或毒蛇的眼睛在翅膀上呢?西方的學者解釋為物種進化選擇的結果,我覺得不是很讓人信服。我各人覺得用一個詞就可以解釋得通了——相由心生。蝴蝶、飛蛾進行的是變態發育,當他們還是幼蟲時期最怕的就是飛鳥類的撲食,飛鳥過來它們首先看見的是鳥的眼睛,極端的恐懼可以進行基因記憶,當它們化蛹又回到混沌狀態基因記憶就會變成顯性,所以就可以在翅膀是長出一對眼睛了,從而保護自己。這也可以回頭論證它們看見的應該是一個彩色的世界。這個過程就是《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那麼問題又來了,人為什麼不會長出自己害怕的圖案在皮膚上呢?我認為兩個原因,1.人不是變態發育,2.人的緯度更加複雜。人也有基因記憶比如從來沒看見過老虎的人,第一次看見老虎還是會恐懼的(或者說絕大多數)。人可以效法自然的善與不爭。《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鄙人才疏學淺、班門弄斧了,有疏漏、遺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讀者斧正,在此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