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公交站臺前不再形單影隻,

地鐵站客流激增,

部分道路又開始變得擁擠;

街頭門店陸續恢復營業,

商圈逐漸恢復往日的繁華;

熟悉的生活正在迴歸。

政務服務窗口,

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絡繹不絕;

工地廠房,機器轟鳴,

大幹快上熱火朝天;

企業遠程辦公,

迎來“雲交易”;

武漢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

煙火氣升,城市甦醒。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交通

地鐵恢復運營滿月

客流增加了三倍多

地鐵作為現代城市的象徵,也折射出城市的活力指數。武漢地鐵自3月28日恢復運營,至今已經滿月。一個月時間裡,日客流從不足19萬增長到近70萬,地下城市的繁忙場景又回來了。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中南路地鐵站是2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站,處在繁華商圈,附近商場、寫字樓眾多。

自3月28日開始,記者多次探訪發現,乘客一天天逐步增多,進站、掃碼、過安檢、出示綠碼、進入車廂再掃一次碼……大家對新的乘車流程也越來越熟悉。

3月28日,地鐵剛恢復運營時,線路只有6條,行車間隔最短的也有七八分鐘。客流也很少,全天只有不到19萬人次。而疫情前,武漢地鐵日均客流都在300萬以上。

但不管怎麼說,地鐵隆隆地跑起來了,拉著復甦的城市一直向前。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4月26日是調休的工作日。記者在中南路地鐵站看到,早高峰客流已經十分明顯,站廳裡的市民行色匆匆。值班站長廖汝琴說:“雖然全天客流依然只有疫情前的不足兩成,但早高峰時段明顯乘客多了起來。”

如今,地鐵恢復運營已經整整一個月,恢復的線路和車站也達到了100%。據武漢地鐵運營公司統計,近幾天最高客流已衝高到68萬人次,是恢復運營初期的4倍多。

商圈

商家優惠加碼消費券

江城商圈活力迴歸

“從恢復營業開始,一個月時間不到,我已經來逛了4次了。”4月25日下午,武漢國際廣場門口,正在排隊的市民劉女士是資深“剁手族”,“現在逛街的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提前看好款,買完就走。”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3月30日開始,三鎮商場陸續恢復營業,武廣商圈也正逐漸恢復往日的繁華。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天氣晴好,出門逛街的人也多了。武商摩爾城三家商場門前,都有顧客間隔著一定距離排隊,等候掃碼、測量體溫、手部消毒後進場。記者看到,大門入口和各專櫃櫃檯,均配置有免洗洗手液和口罩,供有需要的顧客取用。

武商廣場總經辦高級經理徐萍介紹,恢復營業後,日常消殺不少於4次。在賣場負一樓,還設置有疫情防控緊急隔離點,一旦來購物的顧客出現突發狀況,將立即送至隔離點,並從一旁的出入口轉運出去。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在武商世貿廣場,記者觀察發現,逛街的人明顯比工作日多了不少。

“我是來用武漢消費券的,之前搶了張80元的商場券,不能浪費了。”市民陳女士買了一雙皮鞋,原價600多元,現在才200多元,十分划算。

商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據初步統計,小長假前最後一個週末,進店人數同比上一個週六增長近四成,“都在慢慢變好。”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記者瞭解到,一週以來,武商世貿廣場同步推出了優惠疊加活動,加碼武漢消費券的使用,商場客流量逐步回升,截止到上週五,進店人數比消費券使用第一天(4月20日)增長了73%。“平均一張商場類消費券的客單在400元左右,用券筆數接近四成。”該負責人表示。

鑑於消費趨勢漸好,不少商圈延長了營業時間。武漢商業活力,正在迴歸。

窗口

市民之家有序恢復

3分鐘申領43張發票

4月8日,武漢“解封”。武漢市民之家政務服務大廳在暫停窗口政務服務2個多月後,重新開門迎客。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2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大廳看到,絕大多數窗口已恢復辦理業務。

進入市民之家前要掃健康碼,測量體溫。大廳內每排四個座位,只有最左邊和最右邊兩個座位為“等候專座”,前來辦事的市民也自覺保持距離,坐在等候專座上。

在24小時自助服務區,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上有“已消毒”字樣,地面上貼有一米外等候區的黃色標線,市民自覺排隊在線外等候。只要刷身份證,就可查詢打印個人信用報告。

市民之家政務服務大廳一樓和二樓,所有窗口安裝了透明塑料隔板。為避免人員聚集,工作人員一直在現場維持秩序,引導群眾預約取號,解答辦事市民的疑問。

在武湖做鋼材生意的朱先生,上午11時許趕到市民之家政務服務大廳,打湖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稅務窗口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在發票申領自助終端完成了這項業務,僅用3分鐘就申領了43張湖北增值稅專用發票。“全程都有工作人員引導,感覺服務很貼心。”

武漢市政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提醒,疫情期間鼓勵大家通過網上平臺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理的業務,一定要在網上提前預約。

工程

武漢最大水環境治理工程

500多人三班倒大幹快上

機器轟鳴,焊花四射。4月24日,漢口常青路邊的常青公園一角,一片忙碌景象。

這是碧水集團統籌建設的武漢市最大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常青公園地下調蓄池的施工現場。

大城武漢“滿血復活”

中建三局綠投公司黃孝河、機場河項目公司常青子項現場負責人吳華波說,該處地下原有市政管網,但雨汙合流現象較嚴重,易導致機場河下游出現溢流。此次改造,擬在該處地下建一個調蓄池,長317.2米,寬53.7米,最深處超過17米,最大可容納10萬立方米水。

記者看到,該調蓄池正在進行樁基施工,整個基坑已見雛形。

吳華波介紹,該調蓄池相當於一個“緩衝區”,雨天上游的雨水排至此處後,先進行初步處理:截留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再流入下游進行深度處理,達標後排放。

中建三局綠投公司黃孝河、機場河項目公司總經理朱飛龍介紹,本工程有3座調蓄池,總計能蓄水45萬立方米,配套全國的最大雨汙合流汙水處理設施群,避免雨季汙水溢出對河道的汙染。從3月下旬正式復工,目前500多人正三班倒狠抓施工,機械開足馬力,計劃下月完成樁基施工,“力爭任務不減,施工產值不降,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是武漢市推進“四水共治”、恢復濱水生態綠城的重點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改善漢口水環境,輻射130餘平方公里。

汽車

復工27天就達產能峰值

東本每50秒產一臺新車

4月26日上午,位於武漢開發區江城大道的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第二工廠裡,總裝車間的工人們戴著口罩組裝新車。在這裡,平均每50.1秒就下線一臺新車,產能已恢復到疫前日產3000多輛的水平。

公司副總經理潘建新介紹,3月11日復產第一天,產量百餘輛;4月6日起,公司導入了智能數字自動化生產線,可滿足多種車型混線生產,當天就滿產3000多輛。僅用27天,產能就恢復到疫前正常水平。

其後,東本一直保持峰值狀態,僅4月25日一天就生產整車3200輛,產能利用率110%。復工至今,東風本田已累計生產各類汽車超過7萬輛。

對汽車業來說,任何一個零件不能正常供應,整車就無法組裝。為此,東本帶動供應商提前復工。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介紹,他們在準備復工手續時,就將供應商打包申請,並獲得批准。就在東本復工的同一天,其供應商武漢提愛思全興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也提前復工。而東風本田在國內的500多家一級供應商,包括湖北的176家一級供應商,都在武漢解封前全部復工。

“生產方面恢復正常了,但是我們的防疫管控措施沒放鬆。”潘建新說,目前三個工廠在防控方面仍保持復工時的狀態,進廠消毒測體溫、進餐拉開距離、休息錯開時間等舉措仍在堅持。

汽車行業經典的營銷方式,是客戶到店看車試駕,東本傳統的4S店因此受到疫情影響。該公司探索新的銷售模式,通過短視頻,讓顧客在線上直播看車、選車。

科技

遠程教學需求增長

企業營收目標翻番

23日下午3點,在光谷創意產業基地17樓的武漢噢易雲計算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中心技術人員李建勇遠程指導客戶完成系統調試,並很快幫助客戶在雲終端臨時部署了一套培訓環境。遠在1600公里外的雲南農業大學,24日舉行教師培訓,使用的就是噢易雲提供的雲桌面系統服務。

而在宜昌秭歸,該公司湖北大區技術經理朱儁跟同事們,正忙著搭建該縣中高考英語口語考試專場,2000多臺雲電腦軟硬件一體化設備即將交付,迎接考生們考試。新疆、四川、江蘇等地,也都有噢易雲的雲桌面項目正在搭建執行。

“受疫情影響,近兩個月完成招投標程序、開始建設的新項目較往年略有下降。但是在疫情中,更多學校、醫院、政府機關單位意識到要加快新信息技術數字化轉型,所以諮詢的客戶很多,我昨天一天接了50個電話,最近正在幫不少客戶做建設規劃。”公司湖北教育事業部經理張凱說。

記者在該公司門口看到大幅的招聘海報,公司運營總監張惠告訴記者,復工以來公司已新入職20多名技術人員,下週預計還要再入職20多人,以滿足業務增長的工作需求。

“我們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桌面雲服務在全國高校佔有率達到45%。疫情前,我們制定2020年的營收目標是2.5億元,現在的營收目標不變,較去年翻番。”張惠說,“疫情帶來了挑戰,更給我們帶來了機遇。”

記者:王榮海 龐正 潘錫珩 周丹 簡俊暉 見習記者:馬清妮 攝影:李輝

通訊員:張敏 張玲 孫曉 汪堯勇 張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