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招蜂引蝶的蒲公英。程英铁摄影

黄花地丁,因其耀眼的黄花而得名。地丁,言其药用功能若大地之宝也。其实,它还有一个更普及的名字——婆婆丁。一提婆婆丁,许多人都熟悉,它的书面名字叫蒲公英。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蒲公英的花儿很像菊花。头条智能选图

◆蒲公英,在中医中药学界,大名鼎鼎

《千金方》,把蒲公英叫“凫公英”。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称蒲公英为“凫公英”。看来,这名字也许和唐老先生的陕北口音有关系,才把“蒲”读作“凫”。《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又称《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被中医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此书约成书于唐朝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距今1368年了。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悬壶济世,蒲公英是一位普药。头条智能选图

《唐本草》,把蒲公英叫“蒲公草”。《唐本草》说“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是说,蒲公英的叶子很像苦苣菜,花是黄色的,无论茎叶,一旦折断,会从断茬处流出白色的浆汁。“人皆啖之”,是说人们都喜欢吃蒲公英。“皆”,现代汉语“都是”的意思。这句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蒲公英能当菜蔬食用。其二最重要,是人们都把蒲公英当“药材食用”。《唐本草》成书于公元659年即唐高宗显庆四年,比号称世界上最早药典的由牛伦堡政府于1546年刊行欧洲的《牛伦药典》,早了887年。可见蒲公英的药用资格有多么古老!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蒲公英,《唐本草又称蒲公草头条智能选图》

《本草衍义》,把蒲公英叫“蒲公草”。《本草衍义》是北宋寇宗奭于公元1116年(宋政和元年)撰刊而成。寇宗奭是宋代药物学家,对本草学研究至深,尤重视药性之研究。百度先生说此书对502种药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辨识。

《图经本草》,把蒲公英称为“仆公罂”。北宋药物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中称,婆婆丁为“仆公罂”。仆是公仆的仆,罂是罂粟的罂,罂粟是古代的一味草药。顾名思义,这“仆公罂”的名字倒是有点儿意思了,是不是说它有“大众百姓离不开的草药”的意思呢”?当然,苏颂是福建厦门人,也许是闽南口音如此而已。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蒲公英花开。头条智能选图

《本草纲目》,把蒲公英称之为“地丁”。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蒲公英归于“菜部”,说它名“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李时珍从蒲公英的名称、功用、形态、产地说了个遍,最后强调“嫩苗可食”。《本草纲目》还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黄花地丁,在长白山区的四五月份,颜值最高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拉法下的蒲公英。程英铁摄影

黄花地丁即婆婆丁、蒲公英,它的颜值和药效,无愧于黄花地丁的古名。其花金黄,代表着长白山区一抹最为亮丽的春色。每当四月末五月初,凡田间路边,河畔高埠,林缘空地,几乎所有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无论多少野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芳,但视野之中,最惹人眼球的还是那一点一点的金光灿灿的小花。在一片娇嫩的绿色世界里,它们犹如纯净的夜空中的点点明星。它黄的明亮,黄的柔和,黄的温馨,黄的光彩夺目,黄的堂而皇之。若是你有幸攀上号称“小长白”的蛟河老爷岭的顶峰,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整个山头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花阵。那是足以能令你震撼的真正的金碧辉煌,足以能令你感叹的灿烂辉煌。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号称小长白的蛟河市老爷岭上的蒲公英满地金黄。程英铁摄影

为了一瞻黄花地丁的青春风采,有多少摄影家卑躬屈膝,就为了将它的姿容定格瞬间;有多少美术家挥毫泼墨,就为了让它的金黄照亮整幅绿色的画面;有多少旅行家跋山涉水,就为了一睹它温婉绚丽的芳容。

◆婆婆丁,是百姓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野蔬

婆婆丁虽非美味,但是佳肴。虽然它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但总是有点儿淡淡的野性的苦涩。然而,人们喜欢吃它,是因为它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年近七旬的老农民孙玉平于2020年4月21日手机拍摄于山东省诸城市寨里村

谷雨前后,长白山区婆婆丁开始萌发。于是多少村姑、村嫂、村娘,从蒲公英刚刚拱出紫红的嫩芽,还未来得及窜苔开花时起,就吆朋呼伴走向田野荒草丛中寻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原来它在草木阑珊处。没到春忙,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春游踏青了。连根儿把它挖回家,洗干净,自己不舍得吃,就到城里早市上卖掉。玩玩乐乐的价值,最少也能换回孩子们喜欢吃的肉鱼或者小食品呢!因为它们是“野生的”。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老爷岭上的婆婆丁。程英铁摄影

但善于抢抓商机的人们,早就知道婆婆丁在城里人心目中的位置,所以绝不会等候到四五月份,才费事拔力地到山边地头去采挖那点儿可怜的婆婆丁嫩芽。他们早就买来婆婆丁种子,像种植菠菜一样,成畦地播种在暖棚中。尽管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但暖棚中一畦畦的菠菜一样葱茏茂盛的婆婆丁,成规模的成长起来,然后在春节期间,就像菠菜一样飞向城市的菜市场、大型超市。但婆婆丁那超高的价钱,确是让同样同时生长在暖棚中的菠菜,气得脸也绿了,根儿也红了!要知道,城里的新年春节阖家团圆的聚餐桌上,摆上一盘娇嫩的婆婆丁,那可是既爽口又败火,既提品位又涨面子的事儿。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头条智能选图

◆蒲公英,是百姓的养生神草。这说法并不夸张

说婆婆丁能养生可以,说婆婆丁是神草,有人坚决不同意。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神草,只能是长白人参。然而,长白人参毕竟是十分稀罕的山中珍宝级别的神草,有谁见过长白人参能整日陪伴着全国寻常百姓来着?没有,也不会。只有婆婆丁,才是遍布关东,甚至华夏神州的普世药草。无论春夏秋冬,城里人想吃婆婆丁了,都会有大棚中人工栽培的鲜嫩婆婆丁满足你的口福。若是农村,根本不用花钱,整个春夏秋三季,外出干活时顺便薅一把就是。吃不了的,连根儿洗干净,晾晒在窗台上阴干着,备做草药,随时可用。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孙玉平2002年4月21日拍摄于山东诸城市农村

在山区,有谁发热嗓子疼了,别害怕,冲一碗婆婆丁茶喝上就好了。有谁上火牙疼了,别着急,冲一碗婆婆丁茶喝上准缓解。有人伤风感冒了,有人扁桃体发炎了,有人胃肠有炎症了,有人鼓痄腮了,有人得乳腺炎了……都不要紧,快冲一碗婆婆丁茶喝上。婆婆丁不是神药,但它确实顶用。如果你不喜欢喝婆婆丁那股干燥的枯草味道也不打紧。你可以吃鲜婆婆丁蘸酱,你可以吃婆婆丁凉拌,你可以吃鲜婆婆丁汆汤,你可以吃鲜婆婆丁炒肉、鲜婆婆丁煎鸡蛋,甚至吃鲜婆婆丁馅的包子、饺子、馅饼、饸子。民间的吃法多着呢!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头条智能选图

◆蒲公英,为什么叫婆婆丁?

蒲公英为什么有婆婆丁这么古怪的名字?民俗学家说查不到史料记载,但分析流传的警世故事,可能与它的药用功效有关。传说,古代有个特别能刁难贤惠儿媳的恶婆婆,一天患了满身疔疮,吃了几天儿媳为他烹饪的野菜蒲公英居然好了。但婆婆恩将仇报,状告儿媳下毒药才让她得了疔疮。县官贤明,请县中名医为婆婆会诊,结论是婆婆体毒太大才得疔疮,幸亏儿媳的野菜蒲公英消炎化肿救了她。自此,人们为讽刺这恶婆婆以警诫后人,便把这种能治婆婆疔疮的野菜蒲公英称之为“婆婆疔”。再后来,人们嫌“疔疮”的“疔”实在肮脏不雅,就简化为“婆婆丁”了。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连老外都说,这故事真好。头条智能选图

◆蒲公英,此名从哪里来?

我们常认为蒲公英是婆婆丁的书面名字,其实不然,这名字含有一个报恩故事。我的朋友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说,古代有一闺女患了乳痈,疼痛难耐。母亲不解未婚女儿如何会得乳痈,便怀疑女儿出轨。女儿羞愤不已,又加疼痛难耐,便趁夜跑出家门投河自尽,幸得驾船河上的渔民蒲公和女儿蒲英救起。蒲公得知事情原委,便让蒲英挖来一种野草,拿一些捣烂,让女儿蒲英伺候闺女外敷乳痈之处,把另一些熬成药汤让这闺女饮服。很快,此女乳痈痊愈,还带走这种野草回家栽植,以救助他人,并为它命名“蒲公英”,以纪念蒲公和蒲英的救命之恩。古今明先生说,你看,这蒲公英的名字还是与这种野草的功能有关。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蒲公英,为何又叫“黄花地丁”?

古今明先生说:黄花地丁的名字,也与蒲公英的保健功能有关。蒲公英在他的老家陕北就叫“黄花地丁”,就是开黄花的一种地丁药草。这是一味大众药材,许多著名的医药方子都有它的成分。在民间的土方、偏方中,黄花地丁更是治病的主角儿。小时候读书时,他也挖蒲公英晒干了当草药卖。

古今明先生还说,许多民俗学者认为,蒲公英的婆婆丁之名也与乳痈有关。因为不同的地方分别把乳房称作“妈妈”“嫫嫫”“奶奶”。乳痈就是奶疮。而疔就是痈,就是疮。所以,婆婆丁,可能就是乳痈,即“妈妈疔”“嫫嫫疔”“奶奶疔”的代称而已。总之,与蒲公英能治疗乳痈的药效有关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头条智能选图

◆婆婆丁,是东北满族猎人的家常宝

吉林省老爷岭下红叶谷外的老猎人曾说,婆婆丁是满族猎人离不开的草药,满语发音是“巴麻比包饶”。我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记录下老猎人对它的满语发音,但不知是专指婆婆丁还是蒲公英的。著名的“满族祖传甲针疗法传承人”关香云老师说,蒲公英的满语发音是“木金阁”。老爷岭那里的猎人们说,古代的满族猎人以渔猎为生,不是钻进山林跟踪狩猎,就是深入江河捕鱼捞蚌,风餐露宿,日曝水寒,胃肠、关节都有毛病,所以经常用山林中到处都有的婆婆丁做菜、做药。吃饭时,就用生鲜的婆婆丁蘸酱吃。在东北、长白山,用新鲜的婆婆丁等生鲜野菜蘸酱,是咱满族人的传统,也是美味佳肴。另外,咱满族人蘸婆婆丁的大酱,可是出名的好吃,听说从唐朝时老祖宗就给皇家进贡呢!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满族,渔猎民族。吉林市船营区宣传部提供

后来我专门查过历史《新唐书.渤海传》,上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纳,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丸都之李,乐游之梨”以上14种都是唐朝时的渤海国载入史册的土特产。“栅城”在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整个吉林省在唐代是粟末靺鞨创建的渤海国。靺鞨一族即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之前身。“栅城之豉”,就是满族在珲春一带的先祖,用发酵的大豆制成的大酱即便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吉林的大酱依然是独特的风味。吉林乃至整个东北,依然保留着当年靺鞨族——女真族——满族喜欢吃生菜蘸大酱的习惯。婆婆丁蘸大酱,怕是满族自古生存之道的一脉相承吧!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鲜嫩的婆婆丁。头条智能选图

老猎人说,过去,满族外出打猎或者捕鱼时几天不回家,常常是一族人共同狩猎捕鱼,因而架起篝火点上吊锅煮肉、炖鱼时,也要采一些婆婆丁放到锅里一起煮。这是习惯,也是规矩,就像现在炒菜必须放葱花一样。但炒菜放葱花佐料是为了菜的味道好吃。而满族烹鱼炖肉时放婆婆丁,是为了治疗胃肠和风湿疾病。平时在窝棚里受凉发烧了,也是熬婆婆丁水喝。喝他几大碗,出一身大汗就好了。由此可见,满族人喜欢吃婆婆丁,是生存和健康的需要。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头条智能选图

有位老猎人说,咱满族人认婆婆丁为草药,是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说不定还是跟着野兽学的呢!他们说,无论牛马都喜欢吃婆婆丁。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婆婆丁味道好吗?不一定。也许牲口需要它。我们家老爷子就和我们说过,他到老爷岭山上打猎时,就曾看见过一群马鹿、梅花鹿、狍子,都在掠吃那漫山遍野开着黄花的婆婆丁。所以他回来就告诉家人,一定要多吃“巴麻比包饶”,哦,就是婆婆丁。吃了肯定对人有好处。

那年我到老猎人家采访,吃了一肚子的野兽肉后,老猎人关二玄请我喝“小青草”消消食——原来是婆婆丁茶。而老人家喝的确是另一种“小青草”,即用婆婆丁根儿泡的茶。他说,这婆婆丁根儿劲儿太大,年轻人不宜喝。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掠食婆婆丁的牛群。程英铁摄影

◆鄂伦春人,也喜欢吃婆婆丁

前几年我到兴安岭采访时,在鄂伦春的一个新村寨,也听那些已经弃猎从农的鄂伦春大叔们说,他们鄂伦春人的祖上,就是跟着狍子学会吃婆婆丁的。鄂伦春人春夏都要戴着狍子头皮制作的皮帽“密塔哈”在兴安岭中诱猎狍子,他们常常看到狍子群争先抢吃山坡上的婆婆丁。狍子是食草动物,春夏季山里有的是鲜草和嫩树叶,为什么它们都抢吃婆婆丁呢?这婆婆丁肯定是好东西。所以,本来最喜欢吃山韭菜、山芹菜的鄂伦春人,也开始采食婆婆丁。后来才知道,这野草治病呢!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马群正在山林中掠食婆婆丁。程英铁摄影

◆黄花地丁,是遍布神州的普世药草

百度先生介绍: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东起黑龙江,西至青藏高原,南起江浙闽粤,北至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到处可见它的绿叶金花小伞兵(种子)。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花叶茎根都可食、可药用的婆婆丁。头条智能选图

春天来了,乡野山村的人一旦出现食欲不振、口臭唇裂、体虚便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皮肤干痒、伤风感冒、疽痈疮疖等问题,就去房前屋后或者外出干活时顺手采些蒲公英回家拌凉菜,熬汤,炒菜吃,吃过之后,这些小恙基本“菜到病除”。乡野中人说,即便吃不好也会减轻,即便不减轻也吃不坏。因为婆婆丁败火,但不药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王士雄撰写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蒲公英有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的功效。有资料还介绍,蒲公英含抗肿瘤成分呢!

白山物语2:黄花地丁,遍布神州的济世药草

程英铁摄影

(此文原创首发)

原创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