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不能承受傷害之重:發洩情緒的危害,其實是自我傷害


都知道衝動是魔鬼,憤怒時候智商為零,我對此深有體會,時至今日感受著親子關係受到傷害那種不能承受之重。


親子關係不能承受傷害之重:發洩情緒的危害,其實是自我傷害


破門而入的親子衝突

那時候小子正讀初中,成績尚好,就是作業拖拉,乃至我們絞盡腦汁,黔驢技窮,效果不好,不提作業親密快樂,一提作業雞飛狗跳。

有次週末因為催促寫作業惱怒了,他關上自己房門物理隔斷,不再理睬我們。原本過段時間也就沒事了,據小子多年後回憶,那次不開門因為自知理虧,要面子不想認錯,想著過會父母出門了就打開門,該忙啥忙啥去。

誰知道事情湊巧,偏偏我中途又折返回家,出門時候又正告小子開門,可是正如他說的,聽見聲嘶力竭怒吼,越發不敢開門,畢竟好漢不吃眼前虧。

誰知道我當時惱羞成怒,越喊越生氣,最後竟然破門而入。可憐那座老房子原本破爛的木門,搖搖欲墜見證了憤怒如何以大欺小,還試圖來個家庭暴力,卻終沒有逞能。那時候小子已經頗有力氣,堅持抵抗住捱打屁股的粗暴侵犯。

但是,在小子感受來說,沒有遭受皮肉之苦只是本能抵抗,之後的心理痛苦開始蔓延。因為接著幾件粗暴衝突事情,使得親子關係急劇變糟糕,乃至表現的倔強不懟我亦不理我。


親子關係不能承受傷害之重:發洩情緒的危害,其實是自我傷害


理論解釋就是防禦機制

記得那會小子參加區運動會志願者活動,我們做父母的去看他們忙啥,體育場遇到了堅決不和我互動。按照溝通理論說,這是溝通~說服~吵架~冷戰~談判的幾乎最差情形了。

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海角天涯,而是站在對面,冷漠以對。世上最痛苦的不是物質貧乏,而是心靈創傷。

記得事後我迅速後悔,分析根源,寫了一封致歉信,記得分析了很多,那時候剛好開始學習心理學,羅列了很多原因:

情緒外周理論。不是生氣而吼叫,而是吼叫才生氣;不是憤怒而踢門,而是踢門才憤怒;正是身體力行導致了情緒失控爆發。人在情緒失控時候,真的智商為零,毫無顧忌,瞬間變回野獸,甚至野獸不如。

角色催眠結果。衝突爆發時候,不再把孩子作為孩子,而是當做了對手,一個不聽話沒禮貌少教養需教訓的人,自己則成為道德審判者,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正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所謂角色根本就在自己心裡,而非外在的可見。

不合理信念。導致糟糕情緒的不是不開門這個事情,而是對閉門不出的解釋,這個解釋被翻譯成很多念頭:冒犯尊嚴,挑戰權威,失掉面子,有理爭三分,我對你就錯。這個自動思維如同自動巡航導彈,精準的爆炸在大腦裡,翻騰著憤怒的火焰。

再多分析,尤其理論的解釋,都是蒼白的,如同當時幾個同友看了我的道歉信,並不認同,而我還沉浸在得意洋洋的自我意識裡,其實不過運用合理化方式進行心理防禦。

一個假裝睡著的人,何以能夠被喚醒。

一個理論滿腹的人,何以能夠接地氣。

盡你所能去學習各種理論,但是切記生活中徹底忘掉它們,這才是震耳發聵的忠告。

後來我時常為此事件羞愧,為此過程懺悔,為此感覺心痛。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心理受傷後悔,更是對自我認識的貧乏卻自大而震驚。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說的極是。


親子關係不能承受傷害之重:發洩情緒的危害,其實是自我傷害


吃一塹長一智定能生慧

其實,現在想來,上述那冠冕堂皇的解釋情緒的理論,是趾高氣昂為自己辯解,何曾從孩子的視角去分析呢。

老百姓說的實在,你站在誰的一邊,你與誰就是一夥的。內心關注的是誰,決定了你是誰,站的有多高,看得有多遠,人格有多成熟。

當自我分析委屈滿滿,艱辛痛苦時候,別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此唯一證明了自己無知無恥而已。

回首往事,茲念悠悠。經歷此事,意義重大。

一是被鄙視與無視,痛悟尊重是雙向的,你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你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別人。

二是被迫放手,試圖控制結果是兩敗俱傷,親子關係急劇受損,不得不退後,因為人家壓根不帶你玩。

三是開始嘗試新行動,山不動我來動,我用自己的方式來愛你,寫卡片,寫留言,不干預,可搭訕。

《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到得不到當時不知道,事後知道“知止”真的是最重要的,也終是會有效果的。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沉重或許總是難免,沒有沉重算不得人生。

好在時光悠悠,歲月流去,跨過去的沉重,叫做挫折,成長總是伴隨著挫折;說出來的痛苦,就非創傷,因為珍貴萬分的體驗,品味到生活滋味。


親子關係不能承受傷害之重:發洩情緒的危害,其實是自我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