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形會聲,以形意聲。學好形聲字,千變萬化都不懼。

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

踽踽獨行 醍醐灌頂

綿綿瓜瓞 奉為圭臬

龍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嫋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

會形會聲,以形意聲。學好形聲字,千變萬化都不懼。

前一段時間火爆網絡的《生僻字》,讓無數國人為這些拗口的漢字抓狂。這都是啥,我咋都不認識。建哥當初看到這些漢字的時候,也著實暈了好幾天,但這韻律太上口啊,聽過一遍又忘不了,雖然這些漢字建哥不會讀、不認識,但是建哥總感覺有一種陌生又熟悉、似曾相識,我和他們好像在哪裡見過的感受。本著解決“腦病”的精神,建哥一定要去揭示這個疑惑,經過建哥的上下求索,終於讓建哥理清楚了頭緒。這一個個生僻的漢字,建哥不知道是個啥,但是建哥不用會讀、不用認識,卻能猜到大概的意思,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這就對了。那問問大家,為啥會這樣呢,大家肯定跟我的答案一樣,因為他們跟某些字“很像”。這些漢字的某一部分,是我們認識的,而這個漢字表達的意思跟我們認識的字的意思也都相近。這樣以形復聲,結合而成,是為形聲字。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形聲字。

會形會聲,以形意聲。學好形聲字,千變萬化都不懼。

形聲字是由兩個文或字複合成體,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表示事物的讀音。

形聲字的概念可能存在錯誤,請先看一遍下面的文字:

文或字主要是起標聲作用的造字方法。許慎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謂以事為名,即依事類而定其名字。是說在經某個事物定名而造字時,先確定它在萬事萬物中的屬類,屬類確定後就用表示這屬類的文(或字)來作新造字的主義部分;所謂取譬相成,就是根據口語取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來作新造字的標聲部分。這樣,主義和標聲的兩個部分相輔相成而構成新造的字。

許慎所舉的江、河二字,原本是為專指長江黃河而造的字,由於江、河均屬水類,所以都用“水”來作這兩個字的主義部分,然後又根據口語中稱謂江河的發音分別選取了讀音相當的“工”“可”來作標聲的部分,於是就構成了江、河兩個形聲字。

會形會聲,以形意聲。學好形聲字,千變萬化都不懼。

形聲字的義符只能表示某種意思的範圍,而不能標明表聲字的具體含義。由於用為義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屬類,因而它在形聲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類名,並不能表示這個形聲字的具體含義。例如,項、題、顏、顛等字。義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種意思的範疇,那麼範疇可以有大小寬窄之別,因而同用一個義符的諸多形聲字,其具體含義雖然彼此相關聯,但是這種關聯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例如,從日的形聲字,昭、晴、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則含有昏暗之意。因為日頭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則明,無日則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繫於日。事物往往具有對立的兩個方面,注意到這一點,對人們判別字義是有益的。音符形聲字的聲符除了標聲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語言中語詞的聲音反映著詞義或詞義的來源,字是詞的書寫符號,是語言中的詞的聲和義的載體,所以字義(實際是字符所記錄的詞義)也往往與字的讀音有關。這種現象在形聲字中的反映,就是聲符除了標聲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同從一個聲符得聲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從侖得聲的淪、輪、倫、論、綸等,都含有條理、倫次的意思;從奐得聲的煥、渙、瘓、喚等,都含有大的意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然,聲符字也往往是多義的,因而在形聲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從一個聲符得聲的字,其意思的相通或相關也往往不是單一的。

學完這個形聲字,有沒有一種感嘆,“我們的老祖宗真聰明”,就像那個歌詞寫的“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學會了這種形聲字構造法,以後再也不怕“漢字七十二變了”。

——借鑑《大語文國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