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往事:被范仲淹看好的这个青年军官,终成一代名将

宋仁宗年间,在西北地区担任高级军政长官的范仲淹,经另一位武官的介绍,认识了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军官——此人不仅少年时期就精通骑马和射箭,而且还喜欢冲锋陷阵,沙场杀敌。

宋仁宗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不断骚扰边境线上的城镇,给当地百姓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此时,已经是京城骑兵中的一员的他,积极响应朝廷号召,主动请求让自己去边关杀敌报国。

在此之后的四年中,他先后历经大小二十五次战斗,多次立下战功。

他的名字,叫做狄青!

在简单接触和了解后,范仲淹就对这个二十出头、战功颇多的青年军官,充满了好感。

后来,经过范仲淹的不断点拨,狄青在勇猛之外,又增加了不少谋略,克敌制胜更是如虎添翼。

经过在西北的十余年历练,狄青的官职也不断升迁,最后官居枢密院副使,成为了国家最高军事机构的二把手。

几年后,南方部落首领智高叛变,先后攻占了广州附近的几个重要城镇。

后来,就连广州也被围困了起来。

而当地守军的两位将领——蒋偕、张忠,先后因为轻敌而战死。

而朝廷派遣的另一位将领——杨畋,也长时间没有捷报传来。

一时间,宋仁宗心中很是焦急。

于是,作为高级武官的狄青,便主动请缨,希望宋仁宗能够让自己统军征讨叛将智高。

很快,狄青的请求就得到了允许。

到达前线后,狄青首先斩杀了之前临阵脱逃的部分将领。

因为,在狄青看来,当地守军纪律的松散,也是当初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后,狄青下令全军休整十日,然而再出击。

很快,这一情报就被叛军所获得的。

但是,叛军首领智高,却并没有料到这正是狄青的一个计策——让敌人先放松警惕,然后自己再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一天后,狄青就悄悄带领自己的骑兵精锐,奔袭一昼夜,占领了叛军营寨附近的几处险要位置。

然后,又率领骑兵冲击了敌军的营寨。

失去了天险的叛军,自然抵抗的意志大大降低。

很快,在后续大军的合力围剿下,除了智高一人趁乱逃脱外,叛军一部分被斩杀,一部分被俘虏。

就这样,让宋仁宗焦虑了一年多的南方叛乱,轻松被狄青搞定。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参考史料:《宋史·狄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