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正存在的人物 道教祖天師 張道陵

要說起中國文化那就一定有一個繞不開的元素,就是道家思想。而沿著道家思想這個脈絡向下深挖,就能夠找到我們國家本土的宗教——道教,作為道教的發源地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關於道教傳承的知識。要說起道教的歷史沿革,除了被奉為道教的祖師老子之外,就一定要提一個重要的人物——張道陵。

中國古代“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薩守堅、許旌陽,為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尊神。

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符錄齋醮為傳播方式,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從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師道在中國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正一道在自身傳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張道陵

張道陵,道教創始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本名張陵東漢沛國豐邑人,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編,即了其義,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諸子五經。永平二年以直言極諫科中,官拜巴郡江洲令,時年二十六。因素致於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不久遂棄官隱居。後來經漢章帝與和帝詔徵,皆不就。後與弟子訴流至雲錦山(今龍虎山)煉九天神丹,三年後丹成之日出現了龍虎異像,(雲錦山也因此而聞名,改名龍虎山)。後來張陵又聽說蜀中民風淳厚,易教化,便隱入蜀居修道。

其中最早的黃書,(因為內容是由黃色的文字書寫,所以稱作黃書)已經在歷史的動盪之中消失了。這種原本是男女同練的道書因為本來就很難公開流傳,隨著教派的改革和演變消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但是其他的典籍隨著時間的沖刷留下了許多,並且因為後人的整理和加工都慢慢更多,如今的道藏就是所有道家典籍的集合。

後來的天師道,慢慢的成了正一道聯盟,坐鎮龍虎山中,但隨著元代王重陽跟隨成吉思汗大軍西征,全真教成了道教的主流,這種對道士要求更為嚴格的教派慢慢取代了天師道的地位。而明朝之後,因為永樂大帝對於張三丰的推崇,武當山的真武大帝又成了全國人民信仰的新星。龍虎山一脈只能慢慢的沒落了,到了現代甚至還沒有茅山道士在年輕人之中的影響力大。

張道陵修行的道觀

其實,天師道真正的盛行並不在張道陵的手中,而是在他的孫子張魯手中。史書記載,因為當年的益州長官任命張魯為司馬,所以張魯身為宗教領袖並且在同時取得了兵權。他在殺死而漢中郡的長官之後便成為了雄霸巴蜀與漢中的一代軍閥。在他的勢力範圍呢他大力推行了自己的天師道,但是後來他不敵曹操而投降,曹操看重他,張魯最終與曹操結成了親家,並且封他為將軍,爵位是侯爵。所以因為張魯的緣故,原本只在西南流傳的天師道慢慢影響到了江東地區。

天師道的典籍主要有《靈寶經》、《正一經》、還有道家圭臬道德五千言。因為五斗米道流傳過於久遠,許多道書都不復存在。但是像老子五千言這類不僅道教在研讀並且已經成為了全中國人的智慧來源的書籍才能經久不衰的流傳下來。

羽化飛仙

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雲臺山(今蒼溪縣雲峰鎮境內)中,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持玉冊,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他在逝世前授給長子衡斬邪二劍,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由一個子嗣來繼承他教主的地位。囑咐完畢,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升三人一起昇天而去,而他所創立的天師道一直在民間傳到今天。

這等神仙人物不知是否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