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用文字、照片、视频记录孙女成长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人们常说“隔辈亲,格外亲”,这句话在陈宜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孙女出生后,他坚持用文字、照片、视频记录孙女成长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7年间,陈宜森写下近80万字的网络日记,拍摄6000余幅(条)照片和视频,让孙女的可爱画面及时定格。现在,这些日记和照片已被他按照时间段制作成了数本精美相册。陈宜森打算将相册作为“爱心记忆”,呈现在孙女的18岁“成人礼”上。

第一篇日记

2012年9月28日,这个日子深深印在了陈宜森的脑海中。“就是在这一天,我给孙女格格写了第一篇日记,之后从未间断。”陈宜森回忆说,那日,秋雨过后,天气微凉,格格穿着一身红色的绒装,张扬着小手要到外面玩耍。

当时,看着格格晃晃悠悠地迈出好几步,陈宜森沉浸在幸福与喜悦之中。作为爷爷,他的心中突然萌生了一种创意:真实记录孙女成长的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瞬间,让她成年后可以翻查自己的成长历程,同时也定格和分享家人拥有格格的幸福。

已是天命之年,陈宜森已经不像儿子小时候那样为前途所累、为生活所役,能以平和的心态和心情去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点滴。而且,他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决定用文字记录、描述孙女的成长轨迹。

除了不想留下遗憾,陈宜森还觉得格格和很多孩子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有太多的地方值得记录下来。“她聪慧、调皮、搞笑、机敏,还喜欢唱歌、跳舞,如果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和观察,一个小小的孩子,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就会成为人间最美的风景。”陈宜森说,在每天与格格共处的时光中,他对她的情态默记于心,不失时机地“记录在案”,让这些可爱的画面在手机或电脑上及时“定格”。

80万字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陈宜森一到晚上给孙女写日记时,脑袋往往一片空白。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得苦思良久才能记起一些片段。

为了保存鲜活记忆,陈宜森开始在口袋里装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随时记录孙女的情态关键词。后来感觉这样不是很方便,他就“发明”了以手机短信形式随时记录的方式。

2017年3月4日,陈宜森的小孙女阳阳出生。为全方位展现阳阳的可爱,陈宜森从阳阳两个多月开始就记录她的成长日志。“与格格的日记相同,主要是为了记录阳阳成长的情态、动作及性格趋向,全面展现她们的性格形成过程。”

“我把两位孙女视为掌上明珠,她们旺盛充沛的精气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知道,这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的希望。”陈宜森自豪地说,格格长大了会成为才艺家,而阳阳会成为高级管理人员。

没有图片的文字,不能引发共鸣。陈宜森除了写日记,还特意购买了容量超大的手机,来拍摄孩子们的可爱画面。

每天为孙女写日记,已经形成了习惯,如果没有及时记录,陈宜森就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样。所以,即使当天工作很忙很累,他也会在休息时间促使自己尽快完成。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7年间,陈宜森已经写下了80万字的日记,几乎每天都要更新数百字的内容。拍摄照片和视频6000余幅(条),已经装满了电脑的硬盘。

5本相册

经过加工,一部相对完整的每年《我们的格格》整理完毕。在陈宜森看来,每每翻读自己写的格格日记,那种温馨就会慢慢袭来,给人一种成就感。可惜的是,日记体电子相册只有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才能看到。

为达到一定的“收藏价值”,陈宜森找到在上海工作的侄女。“她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负责图文设计,我把自己制作的日记体相册电子版发给她,让她对相册进行创意设计。”陈宜森说第一次看到《我们的格格2012》成品时,直接被“惊呆了”,太精美了。

岁月流逝,暮老垂垂,看着格格和阳阳一天一天地成长,陈宜森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记录孙女们的成长要到她们18岁生日的那天再“退休”。“ 到时候,一摞由十几本日记体相册组成的‘爱心记忆’将呈现在她们的‘成年礼’上。”

陈宜森相信,坚持,就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