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答知遇之恩,他成为王位之争的牺牲品,也成就了四大刺客之名

“士为知己者死”,伯牙因钟子期绝弦,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为了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他们愿意献出余生,甚至生命。在历史上有四位刺客,他们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虽明知是九死一生,却毅然接受刺杀的任务,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

鱼腹藏剑的专诸就是其中之一,专诸本是一个普通屠夫,机缘巧合之下与伍子胥相识,并与之八拜之交。吴国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这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素有贤能,想把国家交给他以振国兴邦。然而诸樊下边有三个弟弟,季札上边还有两个哥哥,为了防止直接把国家让给季札引起另外两人的不满,避免内乱的发生,诸樊采取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的制度,也就是王位先是由诸樊的大弟坐,之后二弟、三弟,再之后把王位还给诸樊的儿子,也就是姬光。

事情本来进行挺顺利,王位由诸樊到大弟余祭,再到二弟夷,当王位给季札他却不愿接受王位,也许是生来自由,不想让权贵束缚,不久之后季札去到别国隐居起来,所以皇位就一直在二弟夷的手里。按理既然季札不接受王位,那王位就应该回到诸樊儿子姬光手里,然而二弟夷把王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王僚。这样一来本应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却不敢声张,但一直在暗中伺机夺位。

伍子胥知道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他。于是公子姬光厚待专诸,期待有一天他能为自己除去大患,专诸也感谢姬光的恩典,决心以死相许。然而专诸还有老母在堂,对于行刺之事犹豫不决,怕死后无人为其老母养老送终。其母亲亦是识大体之人,知道后为了了却专诸心事从而图谋大事自缢身亡,专诸没了牵挂决心前往。为了促成大事,他们打听到王僚喜好吃鱼,于是专诸便学起了做鱼,以此接近王僚。

可能是请到了好师傅,本是职业屠夫的专诸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学得了烧鱼的好手艺,于是踏上了刺杀的征程。公子姬光入见王僚,说是府上有烧鱼的高手,请王僚前去品尝,王僚不知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认为姬光不敢把他这位吴王怎么样,也可能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吃鱼了,虽明知道是鸿门宴依然答应了。次日,姬光安排数百个持刀斧的人埋伏起来,准备伺机而动。王僚虽然答应赴宴但也担心姬光图谋不轨,次日赴宴时率领诸多将士守卫,从门口到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王僚更是身穿三重盔甲。这哪是赴宴,上战场也不过如此。

酒过数巡,姬光借口离开,主角专诸上场进献烧鱼,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时,专诸突然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声,当场就死了。估计这鱼必定不小,不然如何藏得下刺穿三层铠甲以及身体的刀呢。王僚死后他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这时公子姬光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又斩杀了王僚的所有守卫。

在专诸的帮助下,公子姬光如愿以偿登上本属于自己的王位,值得一说的是,他就是后来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夫差之父。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有无数的像专诸这样甘愿为其赴汤蹈火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