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各处地名由来,每个名字都有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家乡多少?

南昌

南昌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简称“洪”,中国水都,内战期间,江西省险成为第二个朝鲜三八界,当时规划以九江长江口为界限,至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坚韧不拔渡长江,并将其南昌等重要城市所攻下,1949年5月22日,因南昌国民政府的失利败守,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政权。

王阳明

阳明路

1935年为纪念王守仁而命名

文革时期曾并入八一大道

1986年从八一大道分出 复名阳明路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孙中山

中山路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4天的南昌行

将孙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边的东大街

改名为中山大道

谢枋得

叠山路

为了纪念南宋江西省民族英雄谢枋得

位于老城区主干道老街

东起南京西路,西至抚河路口

中间经过象山路,胜利路步行街等

谢枋(bì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欧阳修

永叔路

1934年为纪念欧阳修而命名

1966年曾改名向阳路

1973年又改名会昌路

1984年复名永叔路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陆九渊

象 山 路

1934年为纪念陆九渊而命名

1966年曾改名瑞金路

1984年复名象山路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徐稚

孺子路

1954年为纪念徐稚而命名。

徐稚 ,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陶渊明

渊明路

1946年为纪念陶渊明而命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王勃

子安路

2005年为纪念王勃而命名。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曾巩

子固路

1950年为纪念曾巩而命名。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

安石路

1934年为纪念王安石而命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夫之

船山路

1934年为纪念王夫之“船山先生”而命名。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子时,卒于壬申正月初二午时。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黄宗羲

榕门路

1934年为纪念黄宗羲“梨洲先生”而命名。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文天祥

天祥大道

2005年为纪念文天祥而命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詹天佑

天佑路

1984年为纪念詹天佑而命名。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朱培德

培德路

1928年为纪念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

朱培德(1888—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祖籍安宁, 出生于禄丰元永井(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区)。 国民革命军南京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国民政府军训总监部总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方志敏

志敏大道

2005年为纪念方志敏而命名。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 。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朱熹

紫阳大道

2005年为纪念朱熹而命名。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南昌起义

八一大道

声震中外的南昌起义之地

当然要有一条最主要的大道来命名纪念

八一起义纪念碑

解放路

顾名思义

南昌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之路

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二七路

解放前是一条小街称前街

1950年拓宽称站前街

1966年为纪念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改称二七路

后 墙 路

后墙路

1905年南昌地图上称为藩后墙

1950年更名为后墙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更名为“民巷”

老 贡 院

老贡院

明代正德年间,朱宸濠在进贤门内建阳春书院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学使王宗沭在书院原址改建正学书院

中间为讲经堂,后面为祠堂

奉祀周濂溪及程明道,程伊川三先生

万历十五年(1587年)

学使沈九畴重修,改称正学祠

西有芳润轩,清初废祠改为贡院

康熙年间,贡院迁至东湖边

原地被称为老贡院

南 海 行 宫

南海行宫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因有祀奉南海观世音的南海大士行宫而得名。

在南昌的佛教史上,南海行宫是三大名刹之一,相传建于晋朝,初名天成寺,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南海行宫,后来又称圆通寺。解放前,心道法师曾主持圆通寺。这座千年古刹毁于1952年。当时,南海行宫被占用,用作纸料厂。到现在,原址已变为宾馆和居民楼,只留下南海行宫的公交站名。

南昌老街旧屋

太平巷

看这破旧的墙壁

清光绪年间此处房屋密集多火灾

为安全计拆屋修巷

为求吉利而称太平巷

希望从今以后太太平平

老 福 山

老福山

一听名字就是个有福气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

那里有个小山包

形状有点像老虎

再加之历史上做过刑场

所以得名老虎山

1947年以后为了雅化这个地名

老虎山变成了今天的老福山

大士院巷

大士院巷

当时此处有一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

清康熙年间称大悲院

道光年间称大士院

了 望 巷

了望巷

巷内有了望台,以台名巷

射步亭巷

射步亭巷

清雍正年间是巡抚部院武将习武射箭之地

当时名为“射圃”

圃中有一亭,称射圃亭

巷以亭名,到清末才改为射步亭

康王庙路

康王庙路

清代此处有康王庙

乃奉祀宋朝忠臣康保裔之庙

1958年拆庙修路亦名康王庙

1984年更名为康王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