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走过近千年历史的泉州洛阳桥

我国有着久远历史的古桥很多,网络上有关中国四大古桥或十大古桥的版本有很多,不过最被人认可的中国四大古桥,还是: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与福建的洛阳桥(也叫万安桥),其中的洛阳桥就在福建省泉州市。如今的洛阳桥,已经不再主要承担通行的功能,1996年7月5日发布,矗立于桥头两端的石碑通告让这座经历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古桥,变身为受到重点保护,主要供游览观光的文物古迹。

立于南桥头的通告

位于国道福昆线上,进入景区的石牌坊

关于泉州洛阳桥,估计很多跟我一样,最好奇的就是泉州、洛阳,这两个一南一北相距千里的地名,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北桥头有关于洛阳桥的介绍,不过也只是介绍了桥梁的结构及历史价值。上网查看,这样的一种说法更可信: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土族居民是越人。因战乱大批中原人南迁,躲避战乱迁徙到泉州的中原人,也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也一同带来,并在此繁衍生息,对故乡的眷念,将定居之地取名洛阳,所建桥梁也就叫洛阳桥。

北桥头有关洛阳桥的简介

洛阳桥,最初叫万安桥,是在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历时七年修建而成的桥梁工程。后人不忘其功德,分别在南桥头与北桥头为其建祠立像,以示永世不忘。

北桥头的蔡襄塑像

南桥头的蔡襄祠

南桥头的蔡襄祠

南桥头的蔡襄祠

南桥头的蔡襄祠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全长1000米,宽4.5米。

长条石板铺就的 洛阳桥 桥面

洛阳桥 桥面 与 蔡襄雕像

有桥墩45座,

桥的南北两头各有2尊11世纪修桥时所立的护桥石将军。

石将军

石将军

石将军

石将军

6座石塔

桥头的石塔

石塔

石塔

镇风塔

中亭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

碑亭

海内第一桥

中亭保存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

洛阳桥所在位置,古时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古人在建造这座桥梁时,首创了筏形基础、浮梁架运、养蛎固基等技术,创中国桥梁史上一高峰。

建桥过程中,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

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石板,铺设在桥墩之间。

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所以叫养蛎固基。

如今游走在古桥上,两边都是成片的红树林,洛阳江口已没有了昔日的波涛汹涌。

桥头两岸是绿树掩映的村庄,

渔民泛舟水上,

将捕捞上的水产品,就地售卖出去。

游客及当地村民,可以坐在中亭的古榕树下,吹着海风,

感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古语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