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除了盛产将帅之才外,还有哪些名留青史的人物?

暴走徐凤年

黄埔军校出身一般都是将帅级人才,要不就是搞特工情报系统的,如戴笠、毛人凤、郑介民等,不知道算不算名留青史,见仁见智,这里不过多讨论。

今天,要介绍的这两位一位为现实版的“鬼子六”,一位为抗日的巾帼英雄。

现实版“鬼子六”——郭汝瑰

我们梳理一下郭汝瑰的生平经历,你一定会觉得很熟悉,几乎和《风筝》里的“鬼子六如出一辙,甚至于更精彩、丰富得多。


郭汝瑰,黄埔5期生,中共特工,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人称“郭小鬼”。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组织联系,脱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军校深造,回国后进入陆军大学进修。

抗战期间因能力出众为陈诚所赏识,纳为心腹,解放战争期间一年三迁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并重新与组织建立了联系,秘密会见了中共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


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投入了隐蔽的情报战线,不畏艰险在国民党心脏部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源源不断地将绝密情报提供给党,并在敌人堡垒内部瓦解国民党军队,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屡立奇功。

建国后,在仍需保密的前提下,并未公开郭汝瑰同志的身份,只是按投诚将官处理。

历次运动中受到冲击,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入党。是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

巾帼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黄埔六期,于1935年担任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进行斗争。之后,历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珠河中心县县委、铁北区区委书记,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群众亲切称其为“瘦李”、“李姐”。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转移腿部负伤昏迷被俘。经受了日军的种种酷刑,仍然坚贞不屈。


然而不幸的是,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度落入敌手。面对日军的严刑逼供,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得不到有用情报,决定将她处死“示众”。在赵一曼牺牲前,面对敌人的屠刀,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牺牲时年仅31岁!


八零印記

近代自北洋政府以外最大的军事派系便是黄埔系,从黄埔军校建立再到北伐成功,黄埔系从客观意义上是代替了北洋旧军阀势力,而老蒋依靠黄埔系把持军队,并且最终在中原大战中脱颖而出,一举奠定了他在近代中国国民党中说一不二的地位,所以说黄埔军校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当然这里除了有着庞大的军事人才之外,还有着不少活跃在其它领域的人才,有的则名留青史,有的人他们或许谈不上,但也绝非平庸之辈。

中国的西姆莱——戴笠。戴笠是黄埔六期毕业,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特工训练,但其在二次北伐时期,亲自深入敌后,刺探北洋军阀的敌情,为北伐的成功立下了巨大功劳。其后又帮助老蒋组建三民主义力行社,后又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到抗战时期形成规模庞大的军统,为军队收集情报,并且暗杀了大量的汉奸卖国贼,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可谓是一个搞特工组织的天才。在解放战争爆发没多久,其便飞机失事去世,可谓是我军的一大幸事。



黄埔军校最闻名的政治家——周恩来。周总理的伟大不用多说,从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之际,他便在学生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后又领导了我党的江西南昌起义,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并且带领人民走向了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世之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伟大注定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当然了,除这二人之外,黄埔军校还有着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但是从一所军事院校的性质来看,黄埔军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学府,这里培养出来的大量军事人才,他们在中国近代军事上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那些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数万黄埔生,他们更值得我们尊敬。


风流倜傥张四少

1.黄埔二期:聂绀弩

聂绀弩,黄埔二期学员。

新中国著名诗人,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周恩来曾经说他是“20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而写的旧体诗新奇而不失韵味,实为文坛一绝,被称作“独具一格的散宜生体”。

1986年,83岁的聂绀弩在北京病逝。

2.黄埔五期:郭汝瑰、廖运周

廖运周:“一人顶数万”,“神秘之剑”

郭汝瑰:“古今中外最成功的军事大间谍”


此二人,都是黄埔五期的学员,二人又同时被称为十大卧底将军, 可谓是一时瑜亮!

3.黄埔六期: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臧克家

这句话,我相信大多数都在中学时代学习过。臧克家,当代杰出诗人,作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谁曾想到他也曾经是黄埔六期的学员呢?可见,黄埔军校不仅能出名臣大奖,也可以出诗人文人呢!

4.黄埔十六期:黄仁宇

还记得人民的名义中,屡屡提及的一本书叫做《万历十五年》吗?

没错,这位黄仁宇先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黄仁宇,1918年出生,美籍华人,黄埔十六期学员,1943年加入驻印远征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而后赴美求学,获得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名师专家,被世人所知,著《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更是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特别是《万历十五年》,更是被国人称为是“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这样一个历史领域的专家,早年竟然也是黄埔军校出身,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啊。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黄埔军校有一人非将帅出身,但是他却对新中国丰功至伟,名留青史,永垂不朽。

此人在黄埔军校几乎与蒋介石平起平坐,旗鼓相当,他就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周恩来加入黄埔军校时,孙中山还健在,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主抓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学工作。

至于这个职位到底有多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时的黄埔军校,所有教学机构与职工,都是蒋介石布置的国民党铁板一块,唯有政治部能体现黄埔军校那么一点儿的民主作风。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可谓是与蒋介石斗智斗勇,无数次令蒋介石恨得牙痒痒却无处下手。

周恩来依托政治部,组建了由我党构成的第一支武装,大元帅铁甲车队,后来更是组建了我党始力军,国民革命第四军叶挺团。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不仅为我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其在国共合作乃至后来我一切政治工作都是开山祖般居功至伟。

一句话说明黄埔军校政治部重要性:蒋介石后来将对我政策改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不书三少

黄埔军校,是世界军校史上一大奇葩,一国际大笑话,亘古未有!

自军校成立起,自称最具成就的六七年里,该校几个月霸蛮短训出来的半吊子水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地图都认不全就陷入了最残酷的生死拼斗。最后,出自该校的师生,在这样的自相残杀中,一半被打死。剩下的一半,三分之一被俘入狱。三分之一真正成为胜者评将拜帅,但晚年大多不得善终。最后三分之一亡命海外,有乡难归!

这种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自已打垮自已的现象只能说明一点,校长领导有方!


古月1537131

黄埔军校多数都是出军事人才的,就是有些人出去成名了。他们都是会或多或少都是把自己和黄埔军校挂上钩,因为很多人他们成功了,也不会忘记是母校的培养和教育。中国人,特别是以前老一代的人物。对感恩对培养自己的地方,那是一种,怎么说呢。就是敬畏敬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