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什么没有趁势消灭各个诸侯?

玄武湖畔的遗憾

周亚夫为汉初大将周勃的二儿子,命相故事里滕蛇入口,就是说的周亚夫。汉景帝时期,“晁错”主张削藩,七国反叛,汉景帝听信“袁盎”腰斩了晁错,但并没有使得七国退兵。当初汉文帝临终前告诉太子说,如若国家有难,“周亚夫”可以胜任统帅军队的重担。于是景帝就任太尉“周亚夫”统帅36位将军及其部队,去迎击吴、楚叛军,当时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联军正在攻打梁国。景帝派曲周候“郦寄”带兵攻打赵国(王刘遂)。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境叛军。当时的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四王联合攻打齐国并围住齐都“临淄”。

汉景帝又召回“窦婴”任命为大将军驻守荥阳,监督用兵于齐国和赵国的汉军。

周亚夫用断了吴、楚联军淮泗口粮道策略击败吴楚,刘戊自杀,刘濞丢下军队带了几千人过淮河逃往丹徒县,依附东越以求自保,汉朝派人买通了东越首领,东越首领用戟刺杀了吴王刘濞。攻打齐国临淄的四反王被栾布和平阳侯“曹襄”率军击败,四王后被处死。郦寄攻打赵国,七月不下,栾布破齐还,与郦寄会合,用水灌赵邯郸,赵败,刘遂自杀。

周亚夫平七国,为什么没有趁势消灭各诸侯是因为,汉朝那时封分制的制度没有改,各反王已死,又重新任了新的藩王,还有就是周亚夫只平了吴楚,其它五王是栾布、郦寄攻破的。说周亚夫平七国有点不符史实,趁势当然不是周亚夫一个人统领军队,所以也没趁势一说。在封分制没有取缔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消灭封国的。


夏有凉风61

题主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平定七国之乱的窦婴、周亚夫本身就是诸侯。

窦婴在平定七国之乱被封魏其侯。周亚夫则被汉文帝封为条侯,作为周勃的继承。

吴王刘濞等诸侯王和魏其侯窦婴、条侯周亚夫等都是诸侯,只是封底面积大小和爵位高低上的区别。

窦婴、周亚夫别看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侯,可封底少少也是一个县,是实封,不是像后世的封侯只是给你财富的虚封。

因此,题主你的问题要周亚夫消灭诸侯,岂非要他自杀?

这就是在为什么晁错在提出削藩时,窦婴会反对,因为虽然当时窦婴还没有被封侯,但削藩一旦进行,窦婴将来的利益大大受损。

因此反对晁错削藩的并不仅仅是刘姓的诸侯王,还有很多没有能力造反和不敢造反的小封侯。刘姓都被削藩,他们这些非刘姓如何保障自己的封侯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丞相陶青等大臣上书弹劾晁错的原因——保障他们的封侯利益。

刘姓王在,他们这些封侯被保障的机率才高。没有了刘姓诸侯王,刀就会落到他们这些非刘姓诸侯。

这就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刘姓诸侯王和西汉的众多封侯,即便没有得到封侯但不代表以后不能封侯的大臣,其实都是同一利益集团。

现在能够明白了吧!不是刘姓诸侯王才是诸侯,平定七国之乱的人,也是诸侯。窦婴和周亚夫的平定行为,本质上,不过是在刘氏兄弟打架的时候出来劝架而已。


历史哨声



我们看看七王的结局:吴王刘濞是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兵败后退守东越,东越王削其首级献于汉廷。楚王刘戊自知大势已去,自杀而死。胶西王刘昂、赵王刘遂相继自杀,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也伏法被诛。

七国之乱被平息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汉景帝乘机收取了各个诸侯国旗下的边郡和支郡,并剥夺了诸侯王任免官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诸侯不得自治封国,封国内的官吏由中央派遣任命,各诸侯王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说白了,就是让各诸侯王乖乖的做个安乐王爷,其他的事情就不必操心了。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削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并且收效颇丰,大大超出了预期的效果。但他不能完全取消藩国,因为分封同姓王是高祖刘邦定下的祖制。所以,别说是周亚夫这样一个小小的将军,就是当今天子汉景帝,也不敢忤逆祖制。消灭就意味着废除,你只能削弱它打压它,但不能废除它。

当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郡国并行的制度,就是既遵循秦朝的郡县制,又保留了周朝的分封制。不过,刘邦在郡国并行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剿灭了拥兵自重的异性诸侯王,建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刚开始,各诸侯王由于和中央血缘关系亲近,势力没有坐大,还能和中央政府和睦相处。可传承几代之后,血缘关系越来越淡,各诸侯王拥兵自重,雄据一方,权势熏天,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诸侯国俨然成了独立王国,严重威胁着汉朝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削藩势在必行,即使汉景帝不削藩,这些膘肥肉厚的诸侯国也迟早要反。所以我认为削藩是完全正确的决定,只不过汉景帝在操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由于碍于祖制和诸侯的势力,汉景帝在削藩一事中还是很谨慎的。

即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没有明目张胆的直接废除分封,而是采取了“推恩令”,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一点蚕食诸侯的封地,从而达到削藩的目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央的统治。所以,周亚夫更没这个权限,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只会见好就收,断然不会乘势消灭各个诸侯。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结果就是和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一样,周亚夫的兄长果然被贬,周亚夫继承父位,成为了绛侯,公元前152年,景帝任命他为丞相。按理说这个时候多少该有点慌了吧,可是这位主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触怒皇帝,闭门绝食而死。


周亚夫的的确确是个军事天才。景帝时期同姓王割据现象十分严重,景帝听从晁错建议对同姓王进行削藩,这引起了分封的同姓王极度的不满,其中吴王刘濞联合其它七王三十万大军造反,汉朝军队都无力反抗,周亚夫紧急出任太尉,坚持己见,以军队切断反叛军粮草,迂回作战,最后以少胜多,将反叛军尽数镇压。

其中吴王被东越王杀掉;胶西王、赵王、齐王自杀;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被诛杀;济北王因为被胁迫但是没有发兵而被赦免。

这一次七国之乱中央军队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七王被杀,封地被中央收走。其它王“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实力不断被削弱,而且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称为了想英国女皇那样的国家标志,有名无实。至此,西汉同姓王分封带来的割据问题被解决,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


老几头

说实在些是没那能力。要知道平息七国之乱,诸侯国梁,那真是没少出力,甚至比汉出力更多,象这样的诸侯国,根本就不是你能用武力扫平的。其它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也不多扯,单这周亚夫本人,那也是诸侯,也是有国的。若真要一一荡灭,反噬也是有可能的。

再说当初,汉高祖有鉴于秦之亡,多封刘姓。为的是:朝廷一朝有难,诸侯共赴之。如诸吕之乱及此次七国之乱,诸侯皆有力焉!只不过随时间推移,当初的血缘关系变淡,而利益的争夺变的更突出而已!

既然不能扫灭那些关系已远的诸侯王,那就多封建些血缘亲近的来平衡吧!于是乎!在平定七国后,自己的儿子相继做了诸侯王。

个人浅见!


抓爪历史

一句话,他没那个权力,而且,反叛的只有那七个诸侯国,没有正当的理由去找人家事,他也只是个将军,那些诸侯哪个不是贵族,哪个不是有钱有兵的,并且七国之乱的七个诸侯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周亚夫最后也没有啥好下场。


汉朝分封的诸侯很大一部分都是同姓的,他也需要这些诸侯来巩固他的势力,他是不可能都杀光这些诸侯的,只能是不断的削弱。

这场战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当时的中央要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剥夺他们的领地。所以,吴王刘濞就带头找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开始反叛。


最后,吴王刘濞被斩首了,其他六个诸侯国的首领也都自杀了,这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震慑了一些不怀好意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