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没有交待的一件事:元楚长大后究竟怎么样了(下)

上文中我们通过对照小说及《晋商八大家》,已初步判明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元楚就是晋商大家渠本翘。那现实中的渠本翘又是何许人也呢?

渠本翘自幼天资聪明,勤学不怠,不到20岁就博得“神童”美誉,精通经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中头名秀才。次年于太原岁试,又获第一,为当时山西学政赏识。接见时,将其原名“本桥”改为本翘,并字以楚南,一时传为佳话。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26岁中了解元,全省乡试第一名。光绪十八年(1892年)全国会试,中进士,敕任内阁中书,时年31岁,实现了科举时代“琼林赐宴”、“春风得志”的愿望。光绪二十六年(190O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本翘为了御侮救亡,投身国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始以外部司员派往日本横滨领事。1904年,充山西大学监督。在废科举、兴学堂时,与乡绅商定,并捐资两万余两白银,把原“昭余书院”创办为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资五千两白银,接办了山西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改名为“双蝠火柴公司”(地址太原市三桥街),开创了民族资本工业的先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06年清政府将山西阳泉、潞城等地的煤矿开采权出卖给英商福公司时,晋省在阳泉成立了“山西保晋矿务总公司”,全省各界公推本翘为公司总经理。他出面筹措白银 150万两,赎回矿权,并建立了山西省的煤矿开采业,以团结的群体力量,挫败了帝国主义者掠夺山西煤矿的阴谋,显承了山西工商业者从经济斗争上升到政治斗争的爱国反帝精神。

1909年,清政府以虚衔对本翘进行笼组,先任“三品京堂候补”。后又授其“典礼院直学上”之衔。

辛亥革命时,本翘被任命为南北议和随员,时隔不久,和议告成,清帝退位,他的政治生涯也告一段落。晚年,本翘致力于收藏与著述,一面广收珍版古书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印发行。1915年,他印发了刘奋熙诗集,并撰写了序言与生平事略,置诸卷首。次年,应榆次常赞春之请,助资石印了戴廷式著的《半可集》。1919年,在赴友人酒宴中突然与世长辞。

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这和乔致庸的乔家也甚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