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穿越,带你回1958年的齐齐哈尔看看

齐齐哈尔市,旧称卜奎,具有三百年城市历史,是有名的“北大荒”古城,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为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嫩江流水弯弯曲曲,像一条晶莹的玉带,蜿蜒通过市区。全市面积三千七百七十平方公里,人口七十八万。四周农产丰盛,矿藏富足,为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焕然一新的龙华路

电报大楼

邮电局

百货商场

一九四六年,齐市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勤劳勇敢的全市人民,将这座破旧的消费城市,逐步改造成为生气勃勃的新兴重工业城市。在这里,人们再也见不到昔日那种满城风沙、遍野荒凉的景象了!现在它已经是名符其实的“钢铁机器城,鱼米瓜果乡”。

环境优美的招待所

江水滔滔若欢,轻舟快艇穿梭,往昔“江桥”血战,如今水上渔歌。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序幕——跃进誓师大会

齐市的工业生产,以飞跃的速度发展着。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较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三十四倍。解放前,齐市没有炼过一吨钢,产过一两铁;但是一九五八年却生产了三十二万吨钢。解放前,连机器上的螺丝钉都没法生产的齐市,现在却拥有几百座工厂,不但能生产钢、铁、钢材、冶金设备、轧钢设备、机床、车辆等重工业产品;而且也能生产糖、纸、糠醛、皮鞋、金笔、冰刀等轻化工业产品。一九五八年试制成功上百种新产品,其中如电子管仿型立车、双柱立车(C五一六车床)天桥铣、巨型卧式高压氮氢气体压缩机等。很多工业产品不仅供给国内需要,而且还有一部分远销苏联、越南、朝鲜、蒙古、印度、瑞典、日本、阿富汗、柬埔寨等国。

新工业区一角

在一望无际的狂野上经过紧张的日夜施工兴建起来的一座座现代化大工厂

机床车间

在加工中的水压机立柱

机床二厂总工艺师马恒昌在车间

齐市郊区,已经形成副食品生产基地。九十四公里长的高压线像血管似的贯穿着六个国营农场和五十多个生产队,近百个水泵站分布在三百多个大、小农场之间。这里有富饶的蔬菜基地,有无数的鸡、猪、牛、羊,鳜鱼(鰲花鱼)是嫩江的特产,“白河鸭”是新落户的“佳客”,这里还有生产几十种苹果,上百种葡萄和多汁的大蜜桃。

玉石雕刻是齐市有名的出口产品之一

新鲜蔬菜任你选

热爱领袖毛主席

文化区鸟瞰

生产的大跃进,带来了文化的大跃进。马戏、曲艺、京剧、评剧、话剧等艺术团体,是百花园中盛开的绚丽之花,各具风采,相互争艳。马戏团曾两次出国演出,将中国人民的珍贵友谊带给了朝鲜、越南。教育事业也在蓬蓬勃勃地发展着,二百五十多所大、中、小学,组成了完整的教育网,十万青年、少年在党的教养下成长着。三万多幼儿在各种各样的幼儿园里欢度着幸福的童年,党像园丁似地辛勤灌溉着这群祖国的花朵。卫生和体育事业也在一日千里地飞跃发展着。一九五八年,全市参加冰上运动的人数已达十三万多人,使齐齐哈尔变成了活跃的“冰上运动之城”。

研究脑神经的医疗专家

实验中学

在工厂实习的中学生

蒙古族学生在听课

话剧——哈尔滨之夜

京剧——西游记

京剧——嫩水雄鹰

齐齐哈尔马戏团的精彩表演

人民公社化给老人们带来了幸福的晚年

东北电影院

创造更新的记录

人影刀光飞过,无比欢畅快活

冰球激战

劳动湖全景

龙沙公园一号门

劳动湖的傍晚

让我们欢唱跃进的歌

雪后

欢庆国庆

也许90后、00后对这些老旧照片没什么深刻的感觉,但是80后以及父辈们,就是从这样的时光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的成长见证的齐齐哈尔的成长,他们的脚印就是齐齐哈尔建设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