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割席断交

|三国成语故事|

割席断交

汉代末年的名士管宁因黄巾之乱与群雄割据避于辽东,在当地讲解儒家经典,有许多人追随,因此逐渐出名。当时的名士陈群称赞他“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魏明帝曹叡则称他“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可见其名节与才学之高。而记载当时人言行的小说《世说新语》,则记载了他与当时的另一位名士华歆割席断交的故事,可见其择友之谨慎。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恰好地中有一块黄金。管宁见了,就像锄瓦石一样锄走它,而华歆却跑过去捡起黄金,扔在一旁。面对财宝,管宁毫不动心,而华歆则动了心,分出了境界高下。又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同席读书,有达官贵人乘美丽的车子从门口经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扔下书跑到门口去看,管宁见华歆为富盛之事屡次动心,就抽刀割开了席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面对同样的环境,两个人的不同表现的确有高下之分,然而这位被管宁瞧不起的华歆,其实也是当时很有名的士人。早在他为县衙做小吏的时候,一到休假回家时,就紧闭大门,回家读书,与当时浮躁的士人圈保持了距离。他接人待物也很谨慎,即使在家中,也谨慎如在朝堂一般。后来华歆接受朝廷征召,最后官至司徒,成为了曹魏政权的重臣。陈登称他“渊清玉洁,有礼有法”,曹丕称他“国之俊老”,这都是对他相当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