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普京之后是否有可能再次发生解体?

橙子橙子Vincent

地理上的解体不可能。但是文化上的解体却是俄罗斯正在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



先说地理上解体为什么不可能。

如今的俄罗斯,有西方国家的外壳。但是他的内核其实还是苏联。俄罗斯总统虽然是选举出来的,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所属的统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政治领域一支独大。其他少数党派根本难以撼动这个政党的影响力。俄罗斯虽然是个议会总统制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议会中,统一俄罗斯党长期占据议会多数席位,这意味着议会其实属于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总统一般同时担任党魁,这意味着统一俄罗斯党其实也听命于俄罗斯总统。俄罗斯虽然是联邦制国家,但是每个联邦主体的行政任免权还是被统一俄罗斯党所把控。这一切意味着,俄罗斯是一个披着民主外衣的高度集权制国家。

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里,民众本身就缺乏介入政治生活的机会(游行示威那种根本不算)。而西方曾经给过俄罗斯的伤害,比如叶利钦时代的亲西方,到现在为止还是被俄罗斯民众视为“噩梦时间”,则又给了俄罗斯民众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怎么说呢,他们本来就没有“民主”,想要民主,但是西方民主深深的伤害了他们,于是他们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不闽煮”,反正“闽煮”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东西。于是在没有任何人说服他们的情况下,他们欣然接受了强人政治,普京不仅能够连任,而且还能延长总统任期,说明了俄罗斯民众对强人政治的接受度非常高。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政治强人能够恢复经济,改善福利民生,提振民族自尊心,让俄罗斯民众从肚子到脑子都比以前清爽了很多。这意味着每个俄罗斯民众都想从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俄罗斯那里得到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每个俄罗斯人都不会支持国家分裂。

普京卸任之后,中央集权不会改变,所以不存在谁能够从体制漏洞上搞分裂的可能性;普京之后,希望俄罗斯统一而强大的共识不会改变,所以不存在支持分裂国家的精神土壤。

但是文化上的解体却实实实在在的发生着的。

前些年俄罗斯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个东方大国的民间资本买下了贝加尔湖周边的大片土地用于商业开发。这对经济一直处于几乎休眠状态的西伯利亚地区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好事。但是却引发了大批俄罗斯人联名请愿阻止的事件。俄罗斯人怕什么呀?怕的是终有一天远东的土地会逐渐变成别国的领土。这在我们看来是可笑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是两码事嘛。但是俄罗斯人的忧虑却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欧洲部分和远东部分之间的文化认同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俄罗斯民族根深蒂固的大俄罗斯主义从中作梗。

历史原因。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的时候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以此宣布他们接过了东罗马帝国的衣钵。这是斯拉夫人强烈想要融入欧洲文明圈的内在反应。他们改信东正教,并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不断的和西方融合,以通婚或者战争的方式。一直到现在,俄罗斯人普遍都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就是这样造成的。而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他们在历史上受到鞑靼人和蒙古人的影响要比欧洲部分深刻得多,这使得他们身上有着浓厚的东方游牧文化基因。同时他们在地理上处于亚洲,让他们接受“我是一个欧洲人”的概念其实是很难的。这就好比如你让毛驴承认自己是马一样,你尴尬它也尴尬。那么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如何自处呢?

这就造成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掉的现实问题。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之所以能够成为他的经济重心,除了他距离欧洲发达地区比较近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无法成为俄罗斯当局包括苏联当局重点开发的对象。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总是会引发莫斯科的担心,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对信仰伊斯兰教的车臣人民轮番蹂躏(同化不成就限制、镇压、强制迁徙甚至屠杀)的原因。苏联时代其实也迁徙了很多俄罗斯民族人口进入远东地区进行同化融合,但是文化差异太大最终导致了莫斯科以政令迁徙过来的俄罗斯人和当地的俄罗斯人始终无法关系融洽。既然融合不了,那就只能限制了。怎么限制呢?就让远东部分的人为莫斯科提供原材料就够了,石油、天然气、木材、矿石等,基本上全部运到欧洲地区加工利用出售。这就导致了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的地位其实等同于殖民地人口的事实。

而造成这个现实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大俄罗斯主义”。被视如“殖民地”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当然难以得到莫斯科当局的更多扶持。那么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往东亚边境聚集,和东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以及通婚,这又进一步加深了东方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欧洲部分的俄罗斯人渐行渐远。而且,和东亚通婚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加剧了俄罗斯人口的负增长。这对俄罗斯来讲是不妙的。但是莫斯科没有拿出足够的力量和诚意扶持他们,当然挡不住他们往东亚靠拢。假以时日,以乌拉尔山为分界线的俄罗斯,将会分裂为行政上统一但是文化认同上截然相反的两个实体,也就是身体在一起但是精神在分裂。这样的俄罗斯到底是继续统一呢还是分解了呢?

欢迎讨论!


独钓寒江

先上结论,普京之后,俄罗斯会不会衰落还有疑问,但俄罗斯肯定不会再次解体。因为俄罗斯已经被普京整合成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整体。即使普京不在,俄罗斯从地理上也很难分裂。

表面上看,俄罗斯是一个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其中有46个州、22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3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4个自治区。这些形形色色的联邦主体,大多都有形式上的民选议会和行政长官,甚至有自己的宪法。每个联邦主体在俄罗斯的议会上院,即“联邦委员会”有两个席位。

乍一看下面的地图,花花绿绿的俄罗斯似乎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国家——这么多联邦主体,个个似乎都像国中之国。

但是,俄罗斯的联邦制,是看起来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普京执政后,开始在整个俄罗斯联邦内恢复中央集权体系,将各个联邦主体的人事任命和办事权限基本上都划归联邦政府,事实上大大减弱了各个联邦主体的自主权力。此后虽然在2012年恢复了地方行政长官的选举制度,但普京的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在全国范围内有巨大优势,意味着普京牢牢掌握了地方权力。

更重要的是,普京执政后,把全俄划分为若干个“联邦管区”,并在各个联邦管区派出“总统全权代表”,这些全权代表就如同沙俄时期的钦差大臣,实际上掌管了整个大区内的最高权力,并直接对普京本人负责。

于是,这些新成立的大的联邦管区,成为类似于中国刚建国时的“大区”,也很像中国曾经的几大军区;上面那些花花绿绿的“联邦主体”,实际上降格成了类似于中国“地级市”一类的东西。这就形成了总统——联邦管区——联邦主体的三层管理结构。这样一来,俄罗斯的中央集权结构就空前稳固了,联邦制只是个形式而已。


莱茵的黄金

首先说出我的观点,我认为普京之后,俄罗斯再次解体的可能性有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政治体制上的分离性。俄罗斯实行的联邦制度,很很多西方国家一样。这种体制类似于一种联合,对于个体来说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俄罗斯境内还有22个自治共和国,这些共和国甚至都有自己的总统和议会,宪法。权力更加大,很多自治共和国都可以独立的收税,独立的财政,而且一般自治共和国都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从政治体制来看,地方的分离性太大,一旦没有强有力的统治,或者出现混乱,这些地方共和国,甚至一些强大的州,都可能走向分离。在苏联解体时,几十个共和国和州宣布独立就是明证。



第二,强人统治的不可持续。在苏联解体,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过休克疗法,经济倒退。国内矛盾很大,差点当时就二次解体了。而后来是出现了普京这位强权人物,其利用雷霆手段控制了局面,对外不断抵制西方的封锁。对内打击分裂势力,发动车臣战争,进行经济改革,打击豪强。才有了今天稳定的俄罗斯。但是,本身强权体制建立很容易,但是却很难持续,长久。一旦强权不在,那么混乱就无法避免。这在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就是明证了。在强权人物萨达姆,卡扎菲死后,国家混乱至今,四分五裂。而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如此,普京统治20年,其后如果不能有更加强力的人物出现,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很是危险,一旦难以控制局面,那么很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分裂。


第三,多米诺骨牌效应。俄罗斯当前国内就有很多隐患,如经济的恶化,如车臣,印古什等分裂势力。现在之所以平静,主要是因为中央政府强有力的压制,但是一旦找到机会。以车臣等为首的势力,一旦带头分裂,那么俄罗斯解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打开。到那个时候,长期比较独立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等,很可能效仿,到那个时候,很难控制住局面。解体这将是不可避免了。

第四,西方的围堵隐患很大。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从二战后跟俄罗斯那是斗了上百年。美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彻底解决掉这个世界最大核武器国家,这样美国才能为所欲为。所以,对于西方来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搞垮俄罗斯。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普京因为强有力的手段,能够粉碎,挫败西方的阴谋。但是,一旦普京不在了,接任的人还有这个能力么?如果没有,那就很危险了!而对此,前段时间梅德韦杰夫辞职,可能就是考虑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普京在下台之前,必定会选择好自己的接班人,因为这个很关键。一旦选择不慎,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历史真相背后

有书君认为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太主观和武断。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朝代的更迭都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至于俄罗斯在普京离任后会不会解体谁也无法预料,得看下一任领导人的能力与魄力。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在普京离任后的短期内解体可能性不太大。



下面,有书君就来粗浅分析一下原因:

1、政权稳固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从前苏联解体分裂而来,其根基并不是特别深。但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的军事、政治都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一跃成为军事强国,令某些西方国家也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普京这位铁腕总统对俄罗斯最大的贡献是:收回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消灭车臣分裂势力,维护了领土完整,并实现了主权统一。

俄罗斯目前由85个不同的联邦主体组成。看似政权分散,实则不然。


这些年经过普京的铁腕统治,俄罗斯逐渐恢复中央集权体系,也就是说普京已将政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实现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虽然后来又成立了“联邦管区”,但也只是在如来的手心打转,并不影响中央集权结构的稳固。

坚实稳固的政权自然不会轻易解体。

2、人民团结

俄罗斯人家国观念重,民族尊严感强。

拥有大沙俄主义观念的俄罗斯人是不会希望也不允许国家解体的。


尤其是经历过前苏联解体的痛苦遭遇,俄罗斯人对国家安稳有着无比的渴望,他们爱好和平,非常珍惜现有的安居乐业。


所以至今,也没有俄罗斯人吵闹着要独立,谁希望自己的国家分崩离析,从而导致民众流离失所呢?


只要人民内部没有尖锐的矛盾,即便有外在因素的干扰与压迫,国家也很难解体。

3、强权统治

俄罗斯人有强人情结,从普京能执政18年又继续连任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乐于接受强人统治,并且服从强人统治。

即便普京离任,在俄罗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他,所推行的政策也将长期影响着俄罗斯的未来发展。


如果普京的继任者也是一位铁腕人物,那么,解体的危机基本可以消除。

综上,有书君认为在普京之后俄罗斯短期内是不会轻易解体的。


作为旁观者中的一员,有书君也不希望俄罗斯解体,一旦俄罗斯解体,目前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必然会崩塌。



有书共读

俄罗斯在普京之后是否可能再次发生解体?之后的时间多长,这个问题谁也不能断言。但按照俄罗斯人民的意愿,一个想让俄罗斯再次解体的政府不符合俄罗斯人民的心声。因此,普京之后绝不会走向解体方向。尽管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功使前苏联解体,与北约相抗衡的华约组织分崩离析,纷纷倒向北约和欧盟,但让死神吻过的俄罗斯因为普京的脱颖而出,使俄罗斯重新回到军事强国,民心稳定的完全独立主权大国的世界地位。

普京之后俄罗斯能否再次解体,英汉君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原因以下方面:

一、前苏联就象一个群,由若干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群主是俄罗斯联邦。戈尔巴乔夫走下苏联总统宝座,苏联解体相当于群解散了,最后群主戈尔巴乔夫下野。叶利钦接任俄罗斯联邦总统,虽已不是群主,但继承了前苏联主要资产,还是一个军事强国。前苏联各加盟国群解体了就等于解散了,但俄罗斯不会再解体了,因为它是一独立的俄罗斯联邦,再解体等于俄联邦分裂,而不是解体。

二、1991前苏联解体,只是28多年前的事情,35岁以上的俄罗斯人都经历了那场阵痛记忆犹新。人们幻想西方民主能带给俄罗斯民族自由与富有,但解体后的俄罗斯出现的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美国及西方民主不但不再资助俄罗斯,而且只是看俄罗斯的笑话,以为俄罗斯会从此会一蹶不振,消失殆尽,幻想沉伦后的俄罗斯会逐渐丧失大国地位。
前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开始走亲西方政策,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取西方支持。但叶利钦的亲西方政策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民主与富有,因此,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加剧。这就是说,俄罗斯民族从本质上对西方与美国是排斥的,尽管叶利钦于1996年再次连任总统,但到了1998年,糟糕的国民经济日益下滑,开始反省依靠西方发展俄罗斯经济失败。车臣战争也消弱了俄罗斯的国力,叶利钦明显感觉自己再不能领导俄罗斯民众再创辉煌未来,在民族危难之际,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于1999年亲手将权力交给了普京。前苏联解体的罪人归罪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但应该正确对叶利钦做出评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叶利钦最大的功绩是开启了“普京时代”。

三、普京在任三届总统一任总理,共18年。18年中,普京健全了司法制度,通过法律打压和清理了趁苏联解体一夜暴富的众多经济寡头,把国家命脉石油天然重新抓回手里,经济上加强与临近大国的贸易往来,有了可靠的后方依靠。并重视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强大了国有经济。军事上提出“以核制常”战略,用来与美国抗衡的主要利器。不放弃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影响,强力出兵叙利亚,取得卓越战绩。利用克里米亚公投机会,成功将其收回(侵略)。外交上重视与临近大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打击恐怖主义为主题进行重要军演合作。俄罗斯民族在普京时代,找回了民族尊严,民众空前团结,亲西方势力土崩瓦解。

四、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大选揭幕日在即,普京连任已成事实,目前没有一位俄罗斯政治家能取代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地位。勇敢,坚韧的俄罗斯民族会团结在普京周围,走入后普京时代。

五、人不能同时淌过同一条河流。饱经前苏联解体带给俄罗斯人民的灾难,已经充分认清美国西方给俄罗斯经济制裁带来的困境。即使普京之后,俄罗斯民众决不能认同一位亲西方的领导者上台。普京也会在最后的留任之际,选定一位让人民认可的接任者,象叶利钦一样独具慧眼传承下去。


英汉微视

解体不解体,关键还是要看普京的继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俄罗斯是一个领土广袤的国家,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共同组成。同时在这个国家里生活着大大小小多达176个民族,最大的民族是俄罗斯族,人口过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

这是一个主体民族数量占绝对多数的国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俄罗斯民族很多,但是由于国内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几乎占人口的绝对多数,所以这个国家的内部情况还是相对稳定的。即使在现在俄罗斯国内有很多民族企图独立,但是在国家的军队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同时,俄罗斯这个国家,从沙皇俄国开始,就是以盛产手腕强硬的领导人而著称。等到了苏联时代,则更是如此。正是由于领导人强有力的手腕,坚定的意志,才使得苏联能够在早期的封锁中生存下来,并顶住了二战德国的进攻。等到了普京时期,也是依靠强力的手段,才保证了俄罗斯没有在苏联解体之后国家彻底崩溃。

因此,即使是普京在大选中被选下台,那么继任他的也必然是一个强悍的政治家。所以指望俄罗斯从内部自己分裂,这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

俄罗斯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比如美国、欧洲国家都希望俄罗斯能够彻底衰落下去,最好是分裂成好几个小国家。只有这样,这些国家会放心大胆的在全世界按照他们的意志胡作非为。

为了达到打击、削弱俄罗斯的目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不断的使用各种手段打击俄罗斯,比如在俄罗斯加入世贸过程中制造阻碍,不断的制裁俄罗斯国内的大公司,在国际上比如在叙利亚制造战乱,不断的挑战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和神经底线等等。

当然了,俄罗斯在这个世界上的朋友也不是没有,目前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还是希望俄罗斯能够扛起与西方对抗的大旗的,因为这杆大旗也只有俄罗斯能够抗起来。

所以如果在普京在2018年的大选中被选下去的话,上台的继任者也应该是一个与普京差不多角色的政治人物。至于这个继任者到底能不能顶住美国或者欧洲的进攻。那就要看其继任者的能力和手腕了。


落下m

普京执掌国家政权18年以来,其对俄罗斯最大、也是奠定其政治声望的功绩,就是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及其持续的反恐行动将这个以好战山地民族为人口主体的自治地区,重新纳入俄罗斯版图并置于中央政府牢固掌控之下。莫斯科也以此为契机,扑灭了其他地区的分裂苗头、巩固了国家统一。与苏联不同,俄罗斯族占绝对多数的俄罗斯不大可能走向分裂,即使未来的领导者不是普京那样的政治强人。

一.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族虽被视为其主体民族,但在按照民族区域原则划分的许多行政主体中,占主体地位的却是土著居民而非俄罗斯族。这就自然而然地容易造成有着不同主体民族的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纷争及这些行政主体与联盟政权之间的矛盾。

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受东欧阵营剧变影响,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民族分裂势力兴起。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独立,是苏联民族问题的集中爆发,同时摧毁了苏联作为统一国家存在民族团结柱石。最终导致这个世界最大国家瞬间土崩瓦解。

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200万居民“手拉手”抗议《苏德条约》签署50周年

波罗的海三国均于18世纪被沙皇俄国兼并,并在“十月革命”之后宣布独立,直至1940年被苏联依据《苏德条约》划入自己版图。苏德战争爆发后,三国沦为法西斯德国占领区,1944年被苏军解放后再次成为其加盟共和国。正是这种复杂的历史因素,在三国主体民族与苏联、俄罗斯族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种仇恨情绪迅速膨胀、甚至“歇斯底里”爆发,最终推动了分裂的发生。

让波罗的海地区从苏联分离出去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三个加盟共和国土著居民占多数的人口构成。1989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爱沙尼亚156.6万人口中,爱沙尼亚族占61.53%,俄罗斯族仅占30.33 %;在拉脱维亚266.6万人口中,拉脱维亚族占52.05%,俄罗斯族占33.96%;在立陶宛367.5万人口中,立陶宛族占79.58%,俄罗斯族仅占9.37%。

二.在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总统任内,类似的民族问题也暴露出来:鞑靼斯坦、卡尔梅克、达吉斯坦都出现了分裂的苗头。车臣则是分裂道路上的领头羊,除了历史、宗教原因,也与其人口构成、地理位置有直接联系:车臣的主体民族是车臣族,其当时人口占比为57.8%;车臣地处高加索山区,与周围几个以穆斯林居民为主的地区和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相邻,是俄罗斯通向里海的门户,便于本地及外来极端分子的出入往来……这些都为车臣分裂势力和极端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车臣战争

反观俄联邦的其他一些民族自治地区,虽然当地民族所占比例也不低、甚至民族单一化趋势明显,如卡尔梅克共和国土著民族比重上升到53.3%、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奥塞梯人达到62.7%,但因不像车臣那样接壤其他国家,而是被以俄族为主的联邦主体所包围,因此没有出现特别强烈的分裂主义。在其他自治地区,俄罗斯族人则占据多数,例如阿迪格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64.5%,就更谈不上独立倾向了。


俄罗斯联邦虽然是个多民族国家,但俄罗斯族占据80.9%(2010年统计)的绝对多数。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那些其他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共和国,例如车臣共和国,战斗民族也不会轻易容许他们从俄罗斯主体的控制下脱离出去。

在政治体制方面,叶利钦时期的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地方行政首脑是通过地方选举产生,这也导致了鞑靼斯坦和远东地区离心倾心严重;但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充分吸取车臣分裂问题的经验教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领导,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而非选举生产,有效地加强了统一、防止了分裂。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

三.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原因,是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叶利钦之间的权力之争,或者说是叶利钦的个人野心与欲望。虽然有戈尔巴乔夫与西方勾结瓦解苏联的阴谋论,但研究普遍认为他其实希望通过社会改良,维护苏联的统一与存在。但一方面他决策失当、优柔寡断,意识形态薄弱,班子软弱无能,另一方面又面临东欧阵营崩溃、西方压力的背景之下,他这个代表投票产生的苏联总统,难以对抗俄罗斯全民选出的叶利钦。当叶利钦决意摆脱苏联,并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秘密签署中止苏联存在的别洛韦日协定,苏联解体的事实已经无可挽回。

叶利钦、舒斯克维茨(白俄罗斯)、克拉夫丘克(乌克兰)签署别洛韦日协定

在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之争、保留还是解散苏联之争中,叶利钦所标榜的是俄罗斯民族的利益。而未来的俄罗斯即使不再由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领导,各派之间的权力之争也只是个人之间、利益团体之间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不再是“好牌”,甚至是“滥牌”,打出来只能导致自己出局。

四.此外,经历了苏联解体的阵痛,见惯了近年包括南斯拉夫兄弟被西方打压、肢解的惨痛现实,自己又刚刚从被老对手美国轻视的屈辱中站立赶来,俄罗斯人深知统一强大被尊重、分裂弱小被欺凌的道理。从这个角度,很难想像他们会愿意承担因个人野心而导致的民族与国家分裂。作为一个战斗民族,俄罗斯人的坚忍有目共睹,而且外部压力越大就越团结。正是这样的性格,帮助他们战胜了拿破仑、打败了希特勒,并且每次都变得更加强大。

因此,完全可以说,普京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稳固了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民族和政治基础,而这种基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遭到破坏。


Andrei青山碧水共云天

即使普京不再担任俄罗斯领导人,俄罗斯也不会解体。因为普京已经重振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信心。俄罗斯民族还会选择像普京一样有勇气、有能力的人来担任俄罗斯的领导人。



1.俄罗斯在历史上就是欧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从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开始,就定下了东扩的国家战略。通过300年的武力扩张,俄罗斯已经占领了西伯利亚、中国远东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

2.因此每一位俄罗斯老百姓都有一颗大国心态。他们不允许俄罗斯继续衰败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普京能够连续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的原因。

3.俄罗斯面积170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那么大。其中3/4的人口和3/4的主要城市都在欧洲地区。俄罗斯有1.4亿人口,其中俄罗斯族占81%,占俄罗斯联邦所有民族的主体地位。

4.俄罗斯远东地区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4000万。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俄的边境。可以说俄罗斯族人口居住区已经把中国的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隔绝了。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腹地人口稀少。

5.历史上沙皇俄国的皇帝们为了防止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原住民出现起义或独立的情况。就对原住民进行了民族流放和民族灭绝大屠杀,并且把大量俄罗斯族人迁往远东地区。

6.目前俄罗斯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口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因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不可能从俄罗斯独立。

7.希望我们的中国稳步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杜达特洛夫斯基



依照目前俄罗斯发展轨迹来看,在普京之后10-20年内解体的可能性不大,但若长期没有强人执掌俄罗斯,仍会有解体的可能。再者说,哪个国家的人民愿意自己的国家分崩离析呢?吃过亏的俄罗斯人还愿意这样做吗?

普京作为政治强人,自2000年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连续18年执掌俄罗斯。而以目前的支持率来看,很有可能执政到2024年,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这近20年执政生涯中,普京交出了令俄罗斯人民满意的答卷,对内打击寡头政治、提倡混合经济、打击腐败、强力打击分裂势力、提升国民待遇。对外展示肌肉,打败格鲁吉亚、鲸吞克里米亚、怒怼北约、强力介入叙利亚、结好新兴大国。不单单使俄罗斯民族从前苏联解体后的阴影与泥潭中拯救出来,还使得俄罗斯民族在被重创的十年后重新找到了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所以即便普京离任后,他的党派继任的同志势必也会深得民心。俄媒曾有数据统计即使普京离任,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的统一俄罗斯党也会拥有大概52%的支持率。



而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党”是俄罗斯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党,在18年的执政中拥有深厚的政治基础,其数百万的党员遍布整个俄罗斯联邦,“统俄党”在俄罗斯议会(国家杜马)拥有四分之三的席位,而在俄罗斯各联邦地方政府也都是第一大党。俄罗斯16个行政主体的行政长官全部来自“统俄党”,而在6个联邦主体议会共309个议席中,“统俄党”赢得了239个议席。所以绝对的政治基础决定了没有普京的俄罗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解体。

而俄罗斯民族也是一个坚韧的民族,他们打败过蒙古和鞑靼人,打败过拿破仑和希特勒。以强权为出发点,愿意遵从强人作为政治领袖。在历经强大的沙俄帝国和苏联后,解体失落的十年严重打击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心,大量的俄罗斯人为了生计流离海外,从事着难堪的职业以维持生活,这都是解体带来的痛苦。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人民在经历过这段痛苦后,也期望一个稳定的国家来使自己安居乐业。所以俄罗斯民众也不会允许俄罗斯再次解体。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一下子使得绝大部分独联体人一下子就一无所有,颠沛流离。当如今的俄罗斯人回想当年惨痛的经历时,恐怕不会再轻易做出解体的蠢事。


马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