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如何一步步从受敬英雄好汉沦为受虐单身狗?可惜了这个词

有这样一个物种,

他们不分国度、种族、地域、时代,

老被大众所戏谑。

元朝人叫他们 “光棍”。

但其实,“ 光棍”最初的含义并不是单身汉。

甚至《汉语方言大辞典》收录了“光棍”的11 个义项中,还有聪明的人;“英雄”“好汉”;精明、办事利索;硬气,不占便宜等好话。

可惜这个词后来跑偏了:

long long ago,

萧德祥在杂剧《杀狗劝夫》“楔子”中吐槽:

“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

那时的光棍,是流氓侄子的形象。

及至明末凌蒙初则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吐苦水:

“元来临安的光棍,欺王公远方人”

光棍已变成诈骗分子。

SO,元朝人说的“光棍”,

是指现今的“流氓、地痞、无赖、人渣、烂仔”类人!

他们多因RP问题,

既没有家产,也娶不到老婆。

元以后的书籍,人们多用“~棍”或“棍~”组成词来称呼坏人。

例如,称歹徒、无赖、骗子、地痞、流氓、诈骗犯为恶棍、棍蠹、棍骗、棍精、棍虎等。

渐渐地,到了明朝以后,

“光棍”的意思改变了,

代指:没有老婆的单身成年男人。

清朝洪楝园在杂剧《后南柯·招驸》就说了:

“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犹然光棍,岂不愧煞人也。”

这就开启了光棍被鄙视被恨嫁的悲惨时光。

而且清代又一古脑地把一个个罪名拉入了“光棍罪”中,

如:交结衙役、吏典为恶、讼师、诬告、科场舞弊、盗墓、囤积居奇、抗粮、巫术、拐卖妇女等,丰富了“光棍罪”的内涵。

直到当代社会,

“光棍”的地痞、流氓、无赖等词义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英雄、好汉、聪明人等其他之意也仅存于方言之中,

而单身的意思则保留到现在并被广而接受。

“光棍”已然不分年龄、性别,

成为没情人没对象的一类人的统称。

2009年,阿里策划举办促销活动:“双十一网购狂欢节”,

锁定营销施虐目标,

光棍们彻底迎来了“专属纪念日”。

嗯,其实单身不可怕,就怕单身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