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宜宾房价800元

房价,是多少宜宾人心里的痛?

有多少人因为房子结不起婚?

又有多少人至今在宜宾

都没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提到买房卖房,头都是大的!

瞅瞅以前的房价,

我真的想穿越回过去那个年代,

囤上一套房啊!

再看看今非昔比的2018年,

我只能攥着存折望房兴叹!

我们不懂网购,也没有“囤房”的意识,

如果让时光回到那一年,

那个时候的你,在干什么呢?

那一年

公元2000年。

这一年被称为千禧年,

也是20世纪最后一年,

中国人民满怀希望地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那一年

宜宾房价八九百一平,

那个时候没有一批批热衷于买房的人,

也不会有人在马路上向你塞房地产传单。

那一年

临港还没有大学城和终端产业园,全是农田

大家都以为,临港是宜宾终点的时候

其实,临港是宜宾建设的起点

建设中的长翠路

国际会议中心奠基

那一年

最繁华最热闹的区域是老城区

而现在,各区域都盖过了它

那一年每到过年过节都会去老城区大采购

那一年

没有什么共享单车

电动车也还没在中国流行,

马路上跑的大多是人力三轮车

那一年

还没有莱茵,没有沃尔玛

宜宾人都爱逛东街

水货很多,但是很便宜

小偷也有不少

但是见义勇为的也很多

那一年

宜宾街头上还可以见到不少手艺人,

弹棉花的、蹦爆米花的、剃头刮脸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

他们却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那一年

我们没有吃过进口零食,

也不知道什么是智能手机和iPad。

我们吃五毛钱的辣条和牛板筋,

喜欢在小浣熊干脆面里集水浒人物卡。

那一年

郭德纲还没出名,

爷爷姥爷他们更爱听单田芳的评书。

我们最爱的节目是《动画城》,

小鹿姐姐董浩叔叔和鞠萍阿姨,

好像永远不会老。

那一年

一根冰棍只卖几毛钱到一块钱,

一家人整个月的花销不过几百块。

我们有很多没吃过、没见过、没用过的东西,

但依然时常对生活感到满足而幸福。

那一年

我们打电话主要通过电话卡

IC卡、IP卡,哪个划算就买哪个

那一年

写信还是我们沟通情感的主要方式

那一年

一只飞翔的企鹅

能让更多孤独的心

得以通过电波相互靠近

也让离家数千里的游子们

通过电脑和父母相见

那一年

邻里之间经常端着碗出来边聊家常边吃饭

走一圈下来,原本只有饭的碗里面就多了三素两荤

那一年

每天都有补锅匠走街串户,悠悠喊“补~锅~嘞~”

惹得一帮人忙着找出破锅烂碗修修补补

那一年

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惹来了太多男生的模仿

那一年

许多我们如今熟悉的主角

开始了我们熟悉的轨迹

国家篮球队招了高个叫姚明

国家田径队招了个陪练叫刘翔

李娜则在华中科技大学深造

如今三大国民体育偶像、

在那一年还处于“潜伏期”

在台湾阿尔法唱片公司的小屋内

一个鸭舌帽遮面的新人闭门写了50首曲子

吃光两箱泡面

他叫周杰伦

那年发行了第一张唱片,叫《JAY》

同年在成都

高中生李宇春写了篇作文,文中说:

“当我真的长大时,我会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那一年

没有三星、更加没有苹果

只有小灵通

它自带的贪吃蛇和俄罗斯方块

很受欢迎

那一年

卖蜂窝煤的吆喝声很悠长

每条街都能听到

那一年

《还珠格格2》刚刚播完,

赵薇和林心如变成了全民偶像。

那时候五阿哥还没有当导演拍电影,

尔康也还没有活在表情包里。

那一年

马云还没有创建阿里巴巴,

我们没用过QQ这种神奇的聊天软件,

也没有人在聚会时低下头各看各的手机。

而有着“先赚它一个亿”的小目标的王健林

前几天刚把大连万达球队和基地转卖他人

改名那一天,王健林对身边人说:

“真的不甘心”

现如今,宜宾的房价已经很贵,

相信也有不少人都在宜宾租房住着。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

想当年那么便宜的时候,我怎么没买房?

那个时候你们都在干什么?

都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