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我在扬州逛青楼睡花魁,醒来已是十年后

唐代才子众多,如繁星满天,但在风流倜傥这方面,有一个人可谓是先知先觉,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就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

《唐才子传》说,杜牧喜欢唱歌跳舞,风情韵致,往往不能自抑;吟诗作赋,胸襟豪迈,下笔生花,掷地有声,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生平有大志向大抱负,不拘小节,有胆略议论大事,敢于针砭时弊,擅长兵法,胸中丘壑万千;然而一生落魄,坎坷难振,心中怏怏不平。

众所周知,扬州自古就是风流销魂之地、旖旎温柔之乡,也正是在这个地方,杜牧开启了他得青楼之旅。

杜牧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扬州度过的。扬州是个歌舞繁华的地方,中晚唐的时候,这里贡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赋税;又是文人集萃的胜地,文章锦绣的擅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一语道尽了扬州的魅力和韵味;“人生只合扬州死”也道出了人们向往扬州风月,希望尝试那种“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快意人生的美好想法。

这段醉生梦死的岁月,消磨了诗人的雄心,挫钝了诗人的壮志,他沉醉于歌舞声色之中,流连于青楼少女的温柔之乡,优哉游哉,再不问人世多少进退荣辱。十几年的岁月,青丝变飞雪,杜牧玩得累了,从风月场中抽身出来,回首过去,他莞尔一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接到朝廷调令,去洛阳赴任监察御史。临行前,牛僧孺搞了一次大型团建活动。对杜牧说道:“我很佩服你的才华,日后前途无量,可就担心你深陷烟花柳巷,不能自拔,难免会伤及身体啊!”杜牧脑子里一圈山路十八弯转下来,决定抵赖:“承蒙大人关心,小的我历来言行谨慎,从不曾涉足秦楼楚馆。”

牛大人哈哈大笑,下人送来一卷公文纸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一条一条详细写着:“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娱乐,与某某同处一室某时。”“某月某日某夜,杜书记在某青楼与某头牌过夜。”以及发生过几次冲突、便衣保镖如何帮助摆平……

于是,临了离开扬州时,杜书记写了如下两首《赠别》诗: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