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把兵法传给外人姜维,却不给自己的亲儿?原因很尴尬

原文标题:《诸葛亮为什么把兵法传给外人姜维,却不给自己的亲儿?原因很尴尬》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善于行军征战,谙熟兵法,后来还亲自编撰了著名的《兵法二十四篇》,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治理军队的思想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政治上,治理国家大事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历史评论其治国才能可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可见诸葛亮确实是个经天纬地之才。

诸葛亮临终之前,将其兵法传给了军中大将姜维!这引起了朝廷内外的风言风语,姜维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这让天下百姓如何接受!为何不把兵法之学传给自己的亲儿子诸葛瞻,而传给降将姜维?因此,历史上的记载也是众说纷纭。

说的最多的原因概况起来无非就是3个:1,诸葛瞻才能欠佳,不如姜维。2,避免刘禅猜忌,使诸葛瞻遁入险境。3,诸葛瞻年幼,尚不懂世事。

先分析第一个原因,诸葛瞻果真才能欠佳吗?这点是值得商榷的。据《三国志》记载,诸葛瞻自幼就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更是有过目不忘之才。诸葛瞻在很多问题上都极富远见。据历史记载,公元253年,也就是延熙十六年。其堂兄诸葛恪在东兴之战大胜魏军后,欲举兵征讨魏国。当诸葛瞻在得知此事后,立即给堂兄书信一封,劝其放弃伐魏,这样穷兵黩武,必然会落得大败。但是诸葛恪还是一意孤行,结果呢?和诸葛瞻说的一样,而且诸葛恪还战死沙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可以看出诸葛瞻其才能并非欠佳,反而与其父亲诸葛亮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这第一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分析这第二个原因:诸葛亮担心刘禅和诸大臣的猜疑。诸葛亮是个忠臣,为了避免任人唯亲之嫌,若是一旦受到刘禅的猜疑,那么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必然会身处险境,最后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但是查阅大量史书可以发现,刘禅对诸葛亮父子是十分的尊敬和信任,看不出有一丝一毫的怀疑。有这样一件事,在诸葛亮死后不久,他的死对头李邈就污蔑诸葛亮想独裁专权,结果刘禅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直接把李邈处死,没有丝毫的犹豫。另外,刘禅对诸葛瞻也是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另外在朝野中诸葛瞻也是智勇双全,不断受到刘禅赏识和提拔,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之才。所以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也并非是此意。

既然前两者原因都进不起推敲,那么再来看看这第三种原因。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自始至终只有一位妻子,叫黄夫人,更不曾纳妾。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子女,后来其兄弟诸葛瑾,将自己的小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但不幸的是,诸葛乔在北伐期间战死沙场,时年才25岁,诸葛亮晚年丧子,悲痛不已。

后来,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让诸葛亮晚年得子。诸葛瞻的出生,给在悲痛中的诸葛亮,带来了一丝希望。幼年时期,就开始将自己的所学一点点的教授给诸葛瞻,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虎父无犬子,诸葛瞻自然也天资聪慧。此时的诸葛亮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幸福的。辛苦的是操劳国事,日夜疲惫不堪;幸福的是,自己老来得子,其子天资聪慧,异于常人。可是诸葛亮也没能拗不过天命。公元234,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去,终年54岁。其子诸葛瞻才刚满8岁。你说这样的情况下,能将兵法大事交给自己尚不清世事的小儿吗?所以才传给当时的将才姜维,希望他可以继续辅佐刘禅恢复汉室,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