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为英军打仗的“华勇营”,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的“庚子之乱”,是大清王朝面临的严重灾难,这一场大乱加速了它的灭亡。在这一年,慈禧太后、义和团、八国联军、李鸿章等是最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但是一个可耻的存在常常被忽略,那就是“华勇营”。

“华勇营”士兵们展示他们的体力。

“华勇营”是侵华英军招募中国人训练的一支雇佣军,它在英方文献里的名字是First Chinese Regiment(第一中国军团),在老百姓口中它是臭名昭著的“汉奸部队”。

1898年7月1日,英国迫使清政府在《租借威海卫专条》上签字,强租威海卫。此后,威海卫成为英国的远东海军基地,为了加强防守,英军招募中国人,组建雇佣军。清政府虽对此提出抗议,但英军置若罔闻。

英军招募的“华勇营”新兵。

英军为了找到身体条件良好的青年,英军开出优厚条件:一个士兵月薪8两白银,供应食物和制服;入伍两年后若无违规记录,还将获得30两白银的奖励。这个待遇远远超过清军士兵的收入。

“华勇营”新兵正在训练。

在金钱的刺激下,很多青壮男子应征,将民族大义抛向一边了。1899年,英军将534名来自山东、直隶和东北的流民组成了“华勇营”,此后逐步扩大。

守卫兵营的“华勇营”士兵。

1900年6月21日,“华勇营”随英军北上天津,参与八国联军的军事行动,或参与攻击,或担任后勤补给。按英国军官的评价,他们作战非常“沉着”、“勇敢”,“排枪射击非常有效”。

穿冬装的“华勇营”士兵。

在天津、北京,“华勇营”协同英军、美军参与了攻城战斗,其行动能力得到侵略者赞扬。破城后,“华勇营”士兵也随同八国联军一起,洗劫百姓的财物。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都不缺乏为之效力的无良百姓,他们往往作为民夫、苦力承担后勤工作。但是像“华勇营”这样有组织有规模地直接到前线为侵略者卖命,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华勇营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汉奸部队”。

“庚子之乱”结束后,“华勇营”已扩展至1200人。1902年,英国国王向“华勇营”官兵颁发了勋章,以表彰他们在“庚子之乱”中的“牺牲”。1906年6月,成立8年的“华勇营”才正式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