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编国史,刻石碑上立路边,被处死,网友:死得太冤!

北魏的崔浩是“三朝元老”,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北魏的几位皇帝都很看重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位的时候,崔浩负责给皇上起草文件和命令等重要的事务。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位的时候,崔浩因为是皇上的老师,所以格外受尊重和宠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以后,崔浩因为受人妒忌和谗害,一度被罢免官职,但是又因为朝廷中错综复杂的难题比较多,太武帝重新把他请了回来,委以重任。崔浩从小就喜欢文学,对于天文、历史、诸子百家等学说,几乎样样精通,在当时是没有人能和他相比的。崔浩还经常给人写些类似墓志铭之类的文章。

来自网络图片

一次,有一个名叫冯汉疆的人死了,他的家属来请崔浩给写墓志铭。崔浩听死者的名字,就谨慎起来。“疆”是“强”字的古写体,“汉疆”连在一起,就成了“汉族强大”的意思,这在鲜卑人那里是犯忌讳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于是他就想,千万不能这样写,那该怎么办呢?崔浩就开始想主意了,最后他把“汉”字改成了“代”字,也就是说“冯汉疆”改成了“冯代疆”。“代”字代表着两方面的意思,即表示了“汉”不能和疆连在一起,必须用其他字代替的意思,又巧妙地点出了北魏原来的国名“代国”。“代疆”不就是“代国强盛” 的意思吗?鲜卑人看完以后很高兴,于是他就又躲过了一场风险。

来自网络图片

另一次, 著名的士族王慧龙从江南来到了北方。王慧龙是东晋士族中最高贵的门第,崔浩的弟弟因为羡慕王氏的贵族地位,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慧龙。但也有人说王慧龙不是真正的王门子弟。崔浩经过研究王氏族谱得知,王氏世世代代都长酒糟鼻子,而王慧龙的鼻子很大,根据这一点, 他就说王慧龙是真正的王门弟子。于是他就高兴地和人说:“王慧龙是一个地道道的王门弟子,是一个贵种啊!”而在鲜卑人的国家里,只有鲜卑人才能称得上是贵重,王慧龙怎么能算是贵种呢?于是,有人暗中把这件事告诉了北魏太武帝,说崔浩贬低了鲜卑族,太武帝听也火了, 就训斥了崔浩。

来自网络图片

又有一次, 崔浩跟着明元帝去打南朝。在返回的途中,他和明元帝一起来到了西河。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望着滚滚流去的黄河,崔浩禁不住触景生情,他对明元帝说:“陛下,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建立郡县是不对的。”本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其他意思,但鲜卑人却起了疑心。他们想:“秦始皇、汉武帝和北魏样都统一了山河,怎么能说是错误呢?建立郡县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怎么会不对呢?”于是他们就认为,崔浩虽然表面在说秦始皇、汉武帝,实际上是在说北魏皇帝,是在鼓动汉人闹割据。当时,虽然明元帝没有责备他,但是鲜卑贵族已经在了心里给他记下了账。

来自网络图片

崔浩晚年的时候,奉命编写北魏国史。他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把北魏的国史写了下来,而且还刻在了石碑上,立在都城平城郊外的大路边。这下可把鲜卑贵族给气坏了, 因为崔浩把鲜卑贵族怎样落后、怎样争权夺利都写了进去,这不是明摆着骂祖宗、揭老底吗?于是,鲜卑贵族联合起来,一起到北魏太武帝那里告状。太武帝听说以后也很生气,一想北魏江山已经稳固了,像崔浩这样的谋士也没什么用了,就下令把他处死。

行刑的当天,崔浩被装在一辆囚车里,面如死灰,两腿发抖,十分凄惨。到达刑场的时候,几十名士兵,轮流向他的囚车里撒尿,弄得崔浩浑身满脸都是,受尽侮辱之后,这个三朝元老就被杀了,他的全家和亲戚朋友也都受到了株连。太武帝仅以北魏江山已经非常稳固,不再需要崔浩这种谋士了,而将其一家人所杀,似乎有点太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