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盘锦的匪患

旧时盘锦的匪患

日伪时期盘山县的绿林人物

“一人一马一杆枪,好吃懒做入大帮”。这是旧时在盘锦流行的民谣,形容许多安逸恶劳者,还有被生活所迫者,当了土匪,本地人称之为“胡子”。因大多乘马背枪,又被官方称为“马贼”。“大帮”即“匪帮”,也称“绺子”。在军阀混战和伪满时期,三等小县盘山县却是关外有名的“匪县”。

土匪分为“义匪”和“恶匪”。“义匪”非常讲究,专门“吃大户”(抢有钱人),不欺负穷苦人。他们的格言是:专杀为富不仁者。比如有传奇色彩的沙岭戴玉(后来还参加了解放军武工队)。同时要提及的是,曾被日寇并称之为“马贼”的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等人不能称之为匪,因为他们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举旗抗日的绿林人士,后来成为东北义勇军知名将领。尤其是他们的队伍早期也是以打富济贫为主的,抗日时期有组织性、纪律性,功勋卓著,曾受张学良将军的支持和肯定。

但更多的则是“恶匪”,即纯土匪。当时向政府公开报号的匪帮就有百余股,人数数千人。臭名昭著的就有大本字(匪首王德本)、大云字(匪首高广占)、东洋(匪首王岳东)、天胜(匪首李旭东)、中军(匪首看中军)、举天(匪首郭凤举)、反国(匪首张维国)、老二哥(匪首李百川)。他们活动在驾掌寺、坝墙子、棠树林子、古城子、沙岭、新开河、绕阳河、高升、西苇塘等地。

日军铁甲车进入盘山县城

盘山县城内所谓负责“讨匪”的日本警宪

日军抓捕绿林人物

每当青纱帐起,蒿苇密布,土匪们就开始疯狂骚扰百姓。他们轻则抢粮抢鸡抢衣,索酒索肉,重则烧杀绑票。这真是“有钱的怕绑,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盘锦本身就是九河下稍,十年九涝,匪患猖獗又让饥馑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民命轻于草芥。为避匪患,一些富户只好在宅院周围筑起炮台,雇用枪手,弄得壁垒森严。比如曾任热河省卫队旅长的阚朝俊(外号“阚老勺”)和大洼平安的财主马文阳等人都是如此。也有些富户经不起骚扰,只好把家搬到盘山县城、田庄台等治安好点的地方。还有些干脆迁往营口、沈阳等城市。平民百姓为了防土匪偷袭,建房时都不敢留后窗。

土匪也有中性的,即他们在自己家乡以“保地盘”为由,变相抢劫。

解放战争时期盘山县负责剿匪任务的部分武工队员

伪满时期,日伪当局以“剿抚兼施,恩威并重”的形式剿匪。但实际上他们的打击对象主要是抗日力量。他们把抓回来的怀疑对象,不分青红皂白就采取压杠子、灌辣椒水、翻肋条等严刑逼供。当时在盘山县县城的西门外,几天时间就要出一次“大差”(枪毙人),最多时达三十多人。这其中不乏一些抗日义勇军和冤屈者。其中1935年,义勇军将领蔡宝山就是因叛徒出卖,被日寇枪杀于此的。但一些十恶不赦的土匪头子相反却被日伪当局以“以夷治夷”的方式,委任为各村自卫团团长,使他们变成汉奸继续祸害百姓。

盘山县负责过剿匪和改造土匪的部分公安人员

盘山县公安局负责改造土匪的成员之一颜世洪(左)

到解放战争时期,境内很多土匪还依仗国民党的支持,和当地地主武装结盟,袭击解放军和土改工作队、农会,杀害了不少土改工作人员和农会干部。企图颠覆新生民主政权和解放事业。1948年,盘山县公安部队因此配合解放军开展剿匪斗争,共抓获土匪296人,给土匪以沉痛打击。后来公安机关又先后举办了三期改造训练班,共改造316个抓获和招降来的土匪。至此,境内土匪势力已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