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损近200万到不断强大,这个农业园区从杨凌取到啥“真经”?

技术支撑 企业高效长足发展

  “这些火龙果本属南方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南果北种’,目前长势很好,预计明年就可以结果了。”该公司总经理郭长江说。在火龙果种植棚,完善的基础设施、种植齐整的果树让人眼前一亮。

“杨凌科技” 铺就企业发展坦途

  “以前基地种植果蔬品种特别少,通过杨凌专家团队的指导,目前达到十几个品种,且多个高端产品试种成功。”郭长江指着果蔬大棚自豪地说,“西农大专家团队通过实地指导、现场培训和远程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我们进行帮扶。通过杨凌科技的示范推广,让我们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经验。”

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进一步帮扶,郭长江打算引进杨凌先进的“水沼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又称“循环农业”。在专家指导下,基础设施已完善,该设施主要采用蔬菜弃叶、菜根等废料提供沼气发电,为附近居民和园区提供基础用电,同时,用沼渣来育苗,如果节源以及生产效果好,预计明年将在全县推广。郭长江说,“相信通过杨凌科技和西农大的帮扶,企业一定能进一步做大做强。”

“扶贫扶志” 带领群众谋发展

  “先前出去打工,一个月基本净赚2000元,根本不够补贴家用,土地流转给公司后,一亩地公司补贴800元,在园区承包的大棚一年赚3万多元,年底还有分红,收入多元化,年初我也自愿退出贫困户。”正在摘茄子的廖家河村农户侯开信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了带动当地农户致富,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科技带动、示范带动等,着力将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共建的模式,让杨凌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西农大的专家团队服务当地更多的农户。去年以来,该公司吸纳邻近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42人,通过多种帮扶,贫困户最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