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常識,可能正在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

丨 知叔說: 丨

也許你認為的常識,

卻是扼殺孩子想象力的殺手。

------------------------------------------

孩子:西瓜為什麼不能是藍色的

01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常識,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常識是我們很多時候認知世界的一個導航,這個導航伴隨著我們一生。

例如:西瓜是內紅外綠、內黃外綠的。

對於這樣一個常識,似乎沒有人表示疑問?是不是?

前幾天,知叔帶著侄女去一家畫室,諮詢了一下孩子興趣班,侄女是一個喜歡畫畫的小孩子,也是她的天性,2歲開始,就在牆上塗塗畫畫的,留下了他父親苦笑不得的記憶。

我說孩子似乎情有獨鍾對於畫畫。過了這麼些年,孩子5歲了,給她報個興趣班學習一下。

找了一個不錯的機構,機構裡面的師資力量都非常好。於是再三瞭解下,給孩子報了個畫畫興趣班。

剛開始,小侄女還是挺開心認真的學習,一會畫個雞蛋,一會畫個蘋果的。每次把作品拿回來時,都是一臉洋溢著微笑。

大概過了一個禮拜,有一天小侄女哭著回來,拿著手上的作品,似乎非常傷心。

我好奇的過去問她,我說:小善善,你這麼了?怎麼哭了呢?

“老師說我畫錯了,哪有西瓜是藍色的,你見過藍色的西瓜嗎?”

我拿過她手上的畫,仔細觀摩了一下,西瓜上的是藍色的,蘋果上的藍色的,然後香蕉也是藍色的。

我想,作為一個有常識的人,都會認為,小善善的畫上錯了顏色。

我問他:你為什麼要塗藍色的呢?

她說:“我喜歡藍色,藍色很好看,天空也是藍色的,大海也是藍色的,西瓜裡面有很多水,西瓜也是藍色的,蘋果藍色的多可愛,送給小朋友吃,小朋友吃多開心啊。”

我聽後,感覺很震驚,我覺得,一個小女孩,用簡單稚氣的語言,表達了多麼深刻的想象力和哲理!

天空是藍色,大海是藍色,西瓜裡面有水,所以也是藍色!

這是多麼富有哲理的一句話,暗含著天地孕育生命的空間,水分,傳遞著純正的意義,她認為傳遞是一成不變的,是純正無改變,無汙染的,她想象的美好是一塵不染,傳達的感情是一往如初,不覺令人深思!

她說蘋果是藍色,給小朋友吃多開心!你看,孩子都知道分享自己的喜悅予他人,分享自己的愛予他人,她認為藍色是天然的美,她希望把這份美好傳遞給其他小朋友,接受到這份美好的小朋友都會很開心!

這是多少大人無法達到的境地,我們被複雜的社會影響和渲染的那麼深,人情世故,心機重重,還有多少人能保持那麼純真看世界?

她想象的世界是充滿愛,充滿陽光,純真和美好的,而他老師卻把認為的常識,帶給了她致命的傷害,西瓜一定是紅的嗎?在沒有黃西瓜出現的時候,孩子畫的黃西瓜,你會不會又認為是錯誤的!

我們不要抹殺孩子的想象力。她的想象可以創造世界上更多的不可能!

科學家的想象把人送上了天空,送到了外太空,送到了月球!

在沒有想象之前,任何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存在!

我們的常識限制了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常識讓我們只能限制在認知範圍以內的認識!再無法更高層面的認識!

要知道,大人才論對錯,小孩子只懂感受!

我覺得鸚鵡就是這樣的

02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應該都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要問個為什麼。”

敢於發現問題、善於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是一種極有價值的智力素質,這裡包括觀察、好奇、懷疑、愛問、追問等等。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最開始的好奇,想象,再到創造。

我們可以拒絕思考,但不能拒絕想象,如果沒有一個具備想象力的大腦,那如何具備創造力的產生!

如果你用成年人的常識去判斷孩子的意識形態,很多時候我們會抱著對錯的心態,分辨之心去對很多孩子的行為進行做結果的判斷。

而這些結果的判斷,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行為和意識行為。

就像小侄女的案例一樣,如果回到家中父母親包括我,同樣用成年人的意識和分辨之心告訴她:西瓜是沒有藍色的,畫藍色是錯的,這樣老師會給你打XX,那麼你就的畫畫不合格!

從此,孩子就會認為,她認為的西瓜藍色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她必須保證從此以後不存在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從此她在於很多繪畫創造的過程,都會潛意識帶有分辨之心,和對錯之心來作畫。

比如她畫棵樹,她會先去諮詢,老師,樹是什麼顏色?

畫個房子她會問房子什麼形狀?

畫個車她會問車是什麼樣子?

那麼請問我們的孩子在做任何決定和想象之前都已經在為結果而限制了!她一生又還有什麼創造力可言?

如果不是鬼馬行空的想象,哪裡有偉大的畢加索,如果不是充滿想象的思路,哪裡什麼偉大的梵高?

色彩是來源於世界,世界本來就是多彩的,是不同的顏色顯現在不同的物質上,只是因為我們有了分辨之心。

所以,我們的常識只是我們分辨之心的動機,但對於我們的孩子,0-7歲前,請讓她盡情揮灑她充滿想象的世界吧!

松鼠為什麼不能穿衣服呢

03

想象力是創造發明的基礎。有了大膽的創想,科學才不斷髮展,有了豐富的想象,時代才不斷前進。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可見,想象力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創造性想象的培養,已成為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我們認為想象力的培養應從嬰孩子開始,針對孩子想象的生理心理特徵,探索孩子想象力培養的最佳途徑。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想象中的形象,並不是記憶表象的簡單重現,而是對記憶表象的加工改造。

04

孩子在一歲之內是沒有想象的,一至兩歲出現想象的因素。二至三歲想象有所發展,還是處在初級階段。三歲以後,孩子的想象也沒有預定目的,沒有主題,常有外界刺激直接不自覺而產生,以想象過程為滿足,有意性和創造性的想象初步發展。基於這些特點,知叔建議通過下述途徑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1、 擴大孩子視野,豐富孩子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

想象雖然是新形象的形成過程,然而這種新形象的產生也是在過去已有的記憶表象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說,想象的內容是否新穎,想象發展的水平如何,取決於原有的記憶表象是否豐富,而原有表象豐富與否又取決於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的多少。

因此,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就是孩子想象力發展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要指導孩子去感知客觀世界,使其置身於大自然中,多讓他們去看,去聽,去模仿,去觀察,通過參觀、旅遊等活動開闊孩子的視野,積累感性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增加表象內容,為孩子的想象增加素材。

有一次我帶領我班小朋友戶外活動時,當看到藍藍的天上有片片白雲時,有個小朋友不禁大聲喊:“老師,我真想採下一片白雲。”

我問“為什麼啊?”

“我想吃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

我抬頭望去,這片片白雲蓬鬆、柔軟,多象一塊棉花糖!看來這個小朋友一定經常吃棉花糖。

而另一個小朋友則說:“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爺爺放的一群綿羊”,原來這個小朋友的爺爺在農村,養了一群羊,怪不得孩子對羊的記憶表象特別清晰。

可見,孩子的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孩子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孩子個體的經歷不同,想象的內容也有區別。

2、 充分利用文學藝術活動發展孩子的想象

想象是大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需要經過分析綜合的複雜過程,這一過程和語言思維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通過言語,孩子得到間接知識,豐富想象的內容,孩子也能通過言語表達自己的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故事,詩歌等可以豐富孩子的再造性想象,激發孩子廣泛的聯想。比如在學習故事《小鼴鼠要回家》時,小鼴鼠克拉在外面蹦蹦跳跳的玩,迷路了,怎麼辦吶?

我們可以通過誘導啟發式的提問,開拓孩子的想象,孩子會爭先恐後為小鼴鼠想辦法,有的說小鼴鼠可以找警察叔叔啊?有的說小鼴鼠可以拔打110啊?

有的則說,搭輛出租車吧,有的則說,雷鋒叔叔就愛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孩子各抒己見,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從而想象力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其次,美術活動更為孩子的想象插上理想的翅膀。特別是意願畫,可以無拘無束的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構思出奇特、新穎的作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孩子的靈感,放飛孩子的想象,點燃孩子創造的火花,鼓勵孩子大膽做畫,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優秀的作品來。

要評價孩子的美術作品,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更不能以“象不象”為標準。即使孩子畫的四不象,也要與孩子交流,知道孩子所想,有一次我們畫意願畫《夢》,有個小朋友畫上了月亮還有星星,並且畫得月亮有個大缺口。

說月亮不象月亮,說星星又沒有稜角,我就問:“你怎麼把月亮畫成這樣子啊?能告訴老師是為什麼嗎?”小朋友受到鼓勵,表達了自己的想象:“我奶奶說,天狗吃月亮,這不是從這兒咬了一口。”小朋友邊說邊得意的指著缺口。我恍然大悟,及時表揚了這個孩子,並用稚趣的故事講述了月食的形成過程。

再次,音樂舞蹈活動也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孩子可以運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所塑造 的藝術形象,然後運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去表達藝術形象。

比如,音樂欣賞時老師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去聽、去想、去思考,當教師播放情緒激昂的進行曲時,孩子們會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踏步前進,還說自己是解放軍,自己是小海軍等,當你播放一段輕音樂時,孩子們會很安靜,有的說:“老師,我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個蝴蝶,在花叢中飛啊飛啊,我好美啊”在優美的音樂中,孩子的情緒興奮愉快,想象力得到盡情的發揮。

因此說,音樂和舞蹈也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

毛毛的小蜜蜂也很可愛

3、 遊戲可以推動孩子的想象,使其處於活躍狀態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扮演各種角色,發展遊戲情節,展開自己的想象。

比如,在開火車的遊戲中,孩子會騎在小凳子上,嘴裡邊叫著“笛笛……嘟嘟……”邊唱著兒歌:“一列火車長又長,運糧運煤忙又忙,鑽山洞,過大橋,嗚——到站了——”,你瞧,孩子已經置身於自己的想象中去了,儼然就是一名列車員。

孩子園應當經常開展這樣的遊戲活動,把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充分調動起來,在輕輕鬆鬆的遊戲氛圍中,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4、 玩具在孩子想象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玩具為孩子的想象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能引起大腦皮層舊的暫時聯繫的復活和接通,使想象處於積極狀態。玩具容易再現過去的經驗,使孩子觸景生情,從而展開各種聯想,啟發孩子去創造,促使孩子去想象,有時孩子可以長時間的沉湎於自己的玩具想象中。

比如孩子抱著布娃娃做遊戲時,會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者媽媽”還會自言自語的說“娃娃不哭,媽媽抱抱,娃娃睡覺”等,這些有趣的遊戲,能夠活躍孩子的想象,促進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5、 創造條件,讓孩子們異想天開

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包括思想上的,行為上的,不要定格孩子的思維,更不要扼殺孩子的想象。讓孩子們異想天開。傳統的教育往往很死板,直接告訴孩子天是藍的,太陽是圓的。

這樣不好,沒有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扼殺了孩子想象的天性。當今的素質教育,正是開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想象。歌德的媽媽就很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歌德小時侯,媽媽給他講述故事時,講一段總是停下來,讓歌德自己去想象故事的未來,也許正是基於這種想象力的培養,最終使歌德成為世界上著名大作家。

可見,孩子想象力的培養不僅很重要,還關係到孩子今後的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創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異想天開,充分發揮其想象力。

不要讓常識扼殺了想象,因為想象正在創造不可能!

我是知叔,一個嘮嘮叨叨的耿直中年,

下期見!

-圖片來源-

-作者-

知叔:(ID:zhirzj)

國內家庭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致力於青少年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

一個熱衷於教育事業多說兩句的耿直中年,

一個對家庭教育有諸多質疑和偏見的小老頭,

一箇中國家庭教育事業的終身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