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发现一参加辽沈战役的“小兵”只有一岁多!是装进马褡子进城的

这是刘生林老师,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刘凤梧。由于他一家人参加了辽沈战役,才出现了参加辽沈战役最小的“兵”——刘生林。

刘生林老师在给记者的文章中写道:“1948年5月,父亲刘凤梧任冀察热辽军区东线办事处主任,母亲张兴华任冀察热辽军区东线办事处专职党支部书记兼宣传干事,他们活动在内蒙古林西、巴林一带。1948年9月,冀察热辽军区东线办事处随冀察热辽军区三个独立师及炮兵旅参加辽沈战役,攻占昌黎、北戴河,包围兴城、、绥中等地。10月初到达一线,构筑工事,配合第四纵队和第十一纵队防守塔山,阻击锦西方面之援敌。我从1947年6月出生到1948年9月随军参加辽沈战役只有一岁多一点儿。在部队中,我的年龄最小,比我大的一个女孩儿赵兰芬是1945出生的。”从这一点看,刘生林老师确实是参加辽沈战役的只有一岁多的最小的"小兵"。

(1948年照片前排左起:刘生林、赵兰芬,第二排左起:张兴华、田淑婷)

1948年12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冀察热辽军区的一部分部队返回晋察冀,另一些部队留在第四野战军。父亲刘凤梧和母亲张兴华所在的部队留在四野编为第四野战军六分部十七大站,父亲刘凤梧任十七大站站长。

更为有趣的是,这么小的“兵”是怎么进入锦州城的呢?刘生林老师说:“打下锦州以前,部队用骡子和马运输军需物资,我是被母亲装进马褡子,趴在马背上进入锦州的。打下锦州以后,部队缴获了大批美国汽车,我是和父亲、母亲一起坐着美国道奇大卡车进关参加平津战役的。”

(1950年空军驻满洲里办事处照片左起:警卫员赵子义、刘生满、母亲张兴华、刘生林、父亲刘凤梧、警卫员董庆)

1949年6月,在四野南下的途中,刘亚楼电令父亲刘凤梧为空军驻满洲里办事处主任,立即率十七大站北上赶赴满洲里。这一年刘生林老师刚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