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奇谋何以争论不休,两员大将带兵走过,实践出真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向其建议兵分两路,诸葛亮亲统大军出斜谷,自己率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突袭长安,而后两军会师,这便是子午谷奇谋。这个计谋要是成功了,魏延就成了邓艾了,到时候魏延和诸葛亮的地位谁高谁低可就两说了。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性格,自然是否决了这个提议,不但不走子午谷道,斜道也只派了赵云的疑兵,大军选择出祁山。正因为子午谷奇谋未得实施,导致后世对这一方案能否成功津津乐道。

从时机上说,子午谷奇谋是可行的,第一次北伐时蜀魏之间已经多年未曾交战,关中地区久未见兵戈,曹魏在关中的防备十分薄弱,魏延的计策确实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从地形上来说却很难成行,子午谷道地处崇山峻岭之中,栈道断绝,天气晴雨不定,还动不动泥石流迸发,不易行走,粮草运输将是大问题,靠谷中补给是不可能的。

魏延没有机会走这条路,魏国的大司马曹真却和魏延想到了一块,他来了个魏国版本的子午谷奇谋,亲率大军实践了一把。曹魏被诸葛亮北伐了三次后,决定实施报复行动,由曹真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进入子午谷,结果在谷中遭遇了磅礴大雨,这雨一下就是三十多天,谷中一片泥泞,曹真毅力很强,一开始还想坚持撑下去,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但将士们在谷中见不到太阳,都要发霉了,而且粮草运不上来,不得已,曹真只能全军撤回长安,这一次行军算是见识到了子午谷道的凶险。

明末农民军领袖闯王高迎祥也曾走过子午谷道,高迎祥是陕西人,对子午谷道非常熟悉, 带着五万大军艰难跋涉,历时十多天终于走到了子午谷北口,哪知明军孙传庭部早就在谷口以逸待劳。高迎祥没办法,退是不能退了,一退,明军进谷追击,自己的部队早已疲惫不堪,极有可能在谷中被全歼,只能拼死一搏了,农民军将士奋勇上前,数次突破重围,但是很快又被明军围上,双方激战三天三夜,高迎祥的五万大军在黑水峪彻底崩溃,闯王被俘。

从曹真和高迎祥的例子可以得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若要成功,既不能遭遇大雨,也不能在出谷时受到魏军阻击。这两种情况,魏延又怎能保证自己有这样的运气都能避免呢?天气姑且不说,秦岭就这么三天路,从曹真选择子午古道可以看出魏国对这条路并非一无所知,就算是前期并不在意,多少也会安排几个哨所吧,魏延又怎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兵临长安呢!